1 / 4
文档名称:

痛风的针灸治疗.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痛风的针灸治疗.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2 2022/9/5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痛风的针灸治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介绍
痛风是由于嘌吟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中医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中医药目前治疗痛风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下文简述痛风的分期治疗、辨证治疗、专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介绍
痛风是由于嘌吟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中医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中医药目前治疗痛风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下文简述痛风的分期治疗、辨证治疗、专方治疗、针灸治疗、内外合治等,供读者参考。
痛风的针灸疗法
一、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通常2〜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二、 痛风静止期的治疗。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也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临床可选太溪、复溜、神门、曲池、合谷、足三里、关元、气海、水道等穴,毫针补法,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以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改善体质。
内外合治
治疗痛风急忭发作。以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内服方药:黄柏、苍术、防己、革荫、生意苡仁、防风、威灵仙、忍冬藤、牛膝、地龙、泽兰、红花、赤芍。
用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风。内服方以四妙散加味,中药熏洗药用:海风藤、海桐皮、忍冬藤、桂枝、宽筋藤、红花、当归尾,加适量水煎煮药液,熏洗患处,每日
1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疗程。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选穴:主穴为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配穴以阿是穴为主,均取患侧穴。火针放血,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10毫升以内,每周1次。口服痛风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配合应用效果显著。
治痛风的民间偏方
1、 中医治疗痛风的偏方之一
适应症: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药方组成: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革、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2、 中医治疗痛风的偏方之二
适应症: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方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龙、牛膝各20克,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