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第三章观察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观察法.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9/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观察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观察法
人们最初把眼晴与头脑结合起来,观察、体察周围世界,所以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使用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然而,观察法并不因为其古老而失去光彩。尽管现代科技及研究方法极速发展,但观察法依然是最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观察法第三章观察法
人们最初把眼晴与头脑结合起来,观察、体察周围世界,所以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使用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然而,观察法并不因为其古老而失去光彩。尽管现代科技及研究方法极速发展,但观察法依然是最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的界定

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考察教育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的一种科研活动。观是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研究,属于人的心理活动。
科学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
选择特定观察对象
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纪录
科学的观察法源于日常观察法,却又高于日常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感知对象是科学观察与自然观察在方法应用上共同之处。但科学观察法与日观察法存在以上几点不同之处。
日常观察法
没目的、自发进行
不选择观察对象
不要求作严格详细的观察纪录
要素与特点
⑴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手段。
⑵特征:
客观性。指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正所谓眼见为实。
能动性。观察是研究者根据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活动,因而是自觉的,不是盲目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在观察中,既要按原计划进行,又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观察者的主观能动性。
选择性。科学观察要求观察者善于把自己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一观察对象上,尽量排除外界无关刺激的影响。因此,观察只有在典型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从大量客观事实中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观察效果。
观察法作用
⑴观察是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研究者不少研究课题是来源于对教育现象、事实的观察后的启发和思考,如有的教师通过对入学新生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不适应现象,于是就选择了幼、小衔接或小、中衔接的研究课题。
⑵观察法是获取原始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教育科研中,观察法是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任何科研方法都有观察的因素。而且任何科研资料的收集,也都少不了观察。如苏霍姆林斯基有关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他在中学任教时听了许多节课,并观察记录了3700名儿童发展情况下进行的。陈鹤琴撰写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也是观察他的儿子陈一鸣发展情况作为原始素材。
⑶观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观察是检验科研成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一时难以用测量、实验验正的理论观点,通过观察可以对其正确性作出初步判断。如检验某一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可通过观察课常上学生的反应加以检验。
总而言之,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选题,对搜集客观资料,对客观的教育现象与事实作出判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如卢梭、马卡连柯、陈鹤琴等研究时无不重视观察法的应用,正如巴甫洛夫所说,从事科研,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局限性
⑴观察过程缺乏控制。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观察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观察对象真实情况的外部无关变量难以控制。
⑵一些教育现象,如师生的情感关系、教师教学风格,其观察结果较难用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