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三、大规模的移民.ppt

格式:ppt   大小:8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大规模的移民.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2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大规模的移民.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大规模的移民屯垦
(一)移民屯垦的形式

明朝推行卫所制度,云南也不例外。卫所制度的推行促使大量汉人移民云南。云南卫所洪武年间16处,正统以后25处,嘉靖以后36处,万历年间40处。明代云南都司所领20卫、3御、18所,共有130个千户所,如果每千户所的官兵都是足额,则驻守在云南的卫所就有近15万人,加上军余和家小,当在百万以上,其屯田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明代初年,云南户口只有59576户,万历初年已增加到471048户,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占71%。
屯田卫所哨戍成了新的居民点,今天云南的许多地名有称所、堡、营、卫、屯、哨、田、庄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当年军屯遗迹。正如正德《云南志》卷一所称“诸卫遍于州县,千屯抡列于原野”。

把一些地主富豪、贫民、罪犯迁移到云南。公元1384年,“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1387年,规定湖广常德、辰州二府“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往屯云南”等等。当坝区的土地基本被开垦完以后,屯垦移民便向山区扩散,使山区获得新的劳动力,促进了山区的开发。

为了补助卫所军粮不足,招募商人到边疆开垦种植,所获粮食交给军队食用。然后由布政司照价支给食盐,再卖盐牟利。
(二)影响
,土著民族逐渐变成了少数民族。
。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改进,牛耕进一步推广。兴修水利工程,休整南坝,修复松花坝等。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副业、冶矿业、商业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提倡学校教育;学宫由元代的11所,发展到73所,兴办社学;大兴书院;中进士者多达255人。

推荐文献:
陆韧:《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12-1
四、靠内地区的改土归流

废除世袭的土官,改派定期轮换的流官,也就是废除原来任命的各族贵族分子担任的土官职位,改由中央王朝直接派汉族官吏为流官。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的目的为了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统治,即意味着中央集权在归流地区的最终实现;从社会经济上讲,意味着在归流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为封建地主经济取代;从文化上讲,在改流地区办起儒学,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科举制度。这一系列的变化是一次重大变革。
明中叶以后云南靠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说明这些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与内地汉族趋于一致。社会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政治上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是经济上的变化。

(1)随着明代云南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屯田、移民和商业的深入边疆,封建地主经济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发展起来,土司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逐步衰败。土司的没落和农奴制经济的崩溃,使废除土司制度已成为一种历史潮流。
(2)明王朝对云南境内的统治日益深入,这就使得明王朝要求直接控制这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