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治
目录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特点
一
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二
三
物理因素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四
物理因素的相关防护及控制
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特点
在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和异常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
异常气象条件等
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2.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3.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4. 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
5.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关系。
6. 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象。
8. 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一、职业性眼病
电光性眼炎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等)
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爆震聋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
伤(本次调整新增)
冻伤(本次调整新增)
我国列入法定《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内的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噪声及噪声聋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振动及振动病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1. 射频辐射。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
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
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对健康的
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
管系统的变化。
2. 红外线。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
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
名单。
非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