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谁爬得快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才能目的: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才能。
情感目的:
谁爬得快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才能目的: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才能,及敢于质疑和独立考虑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循环小数。
2、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循环”。
本节课一开场,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意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简单有趣,学生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依次不断重复"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在理论中探究,认识“循环".
(一)什么叫循环小数。
1、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小动物的资料,你们感兴趣吗?
2、介绍资料:蜘蛛3分钟爬行73米,.
3、根据这份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分男女生两组比赛解决问题:(蜘蛛、蜗牛每分钟各爬行多少米?)
5、师: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复后,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两个小数的特征)
6、这两个循环小数有什么区别呢?
7、试着概括一下什么是循环小数?
小结:有一些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一些数字按一定顺序不断重复出现,就象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一样,不断循环重复,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和新知的产生、开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加深理解“循环”。
1、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0。666…。58383…6。245245…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展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认识循环节,体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同学们这么快掌握了新知识,蜘蛛和蜗牛说:“你们这么聪明,就奖励你们几道题,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想承受这个挑战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每个同学写一个循环小数
请一个同学把每个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画出来。
提问: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什么呢?循环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记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