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ppt

格式:ppt   大小:48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ppt

上传人:s1188831 2017/8/3 文件大小:4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读后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资料收集及辅助: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3级政治系
轻语
作者:胡苏玲
解说顺序
一,作者简介
二,时代背景
三,主要内容
四,意义与感想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摩羯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者,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
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
《毛泽东选集》作者,《实践论》被编入此书。(我读的《实践论》是来自安庆师范大学政治系标准教科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二,时代背景
毛泽东这篇文章是1937年7月在延安写作的。1950年12月29日首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后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其写作年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开端。中国革命经受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在第二次国内战争中,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毛泽东写作了《实践论》
三,内容简介
《实践论》的中心,是批判教条主义,论述了实践的辩证法及其意义,全文共分26个自然段,主要可分为三个问题。
1,实践观点地位的问题
2,认识怎样发展的问题
3,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的问题
三,内容简介
1,实践观点地位的问题(第1—5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三,内容简介
2,认识怎样发展的问题
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第6—24段)
A,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6—18段)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表现在实践的基础上,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
两次飞跃虽然有性质的不同,但是二者在实践上统一起来。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不同于唯理论的片面性),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同于经验的片面性。这就是认识中的辩证法。
扩展阅读
《实践论》认识观点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与“扬弃”。
经验论: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经验(感性认识)是人的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强调归纳、直观方法。代表人物有伊壁鸠鲁、培根、洛克、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
代表论点有“白板说”、“反映论”等。
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片面强调理性作用和演绎、综合方法的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即理性知识才是可靠的。
代表人物有巴门尼德、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等。
代表论点有“天赋观念”、“天启”、“单子论”等。
(选自政治系教科书《西方哲学史》20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内容简介 2,认识怎样发展的问题
B,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要性(第19段)
一方面,认识的目的在于用理论知道实践,不能空谈。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第20—21段)
对于一个具体认识,经过两次飞跃,如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认识活动就算是完成了。但是,由于人们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所以,即使是一个具体过程的认识,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主客观相符合,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D,理论与实践统一是历史与具体的统一(第22—24段)
思想落后实际就会出现右倾保守主义;思想超越客观发展过程一定发展阶段,就会出现”左“的路线。唯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没有坚持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理论实践统一、知行合一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三,内容简介
3,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的问题
“通过实践而发展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