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中医诊断学.doc

格式:doc   大小:403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断学.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3 文件大小:4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断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审察内外)(整体审察)
诊法合参(诸诊合参)
辨别病证(病证结合)
“病”与“证”对疾病本质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辨病”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某一阶段),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
★,首先要注意的原则是:

分析:正确答案是A。审察内外即整体观念,是中医诊断三大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因为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故认识疾病的本质首先要注意审察内外。

恶寒
怕冷,加衣被取暖仍觉寒冷
畏寒
怕冷,加衣被取暖能缓解
恶风
遇风则冷
恶寒发热
恶寒重,发热轻
风寒表证,外感风寒所致
发热重,恶寒轻
风热表证,外感风热所致
发热轻,而恶风
伤风表证,外感风邪所致
但寒不热
只怕冷无发热
新病但寒不热:多见于实寒证。多因感受寒较重。
久病但寒不热:多见于里虚寒证,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但热不寒
只发热,不怕冷的症状,是里热证的特征
1、壮热: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常兼口渴、面赤、大汗出、脉洪大等症。属里实热证
2、潮热:
发热如潮水之有定时,按时发热
阳明潮热
又叫日晡潮热,下午3~5点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属胃肠燥热内结,因阳明经气旺盛之时正邪相争所致。
阴虚潮热
午后和夜间(入夜)低热者。称午后或夜间潮热,由于阴虚不能制阳,午后夜间时,卫气入里,使阳气偏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
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不热,但扪久即感灼手),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
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由于温病热入营血所致
3、微热
发热不高,38℃以下,多于温病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长期低热,遇劳则加重,兼疲乏、少气等多属于气虚发热
长期低热,兼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多属于阴虚发热
每因情志不舒时而有微热,兼急躁易怒者多属气郁发热
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1、寒热往来无定时: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多见于少阳病,是半表半里证
2、寒热往来有定时:一日一次或几日一次有规律,常见于疟疾,由邪伏膜原所致
中午寒颤,午后即发热恶热,汗出好转,每日一次,其病是

分析:正确答案
C。中午寒颤,午后即发热恶热,说明为寒热往来;每日一次,说明是发作定时,故应为疟疾病。
四肢厥逆,常属于

分析:正确答案:C。
ABDE均为热证,而C亡阳则出现寒象,故可见四肢厥逆。
无汗
病理性无汗有表里证之分
1、表证无汗:多属风寒表证,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收敛束表,腠理闭塞所致。
2、里证无汗:多因津血亏虚,化汗乏源,或阳虚化汗无力所致
有汗
病理性有汗有表里证之分
1、表证有汗者:多因风邪犯表或风热表证。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开张所致,
2、里证有汗者:多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里虚证。
特殊汗出
1、自汗
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阳虚卫外不固所致)
2、盗汗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生内热迫津外泄所致。
3、绝汗(脱汗)
病危时大汗不止。常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由于亡阴亡阳属危重症,故称绝汗、脱汗。
亡阳:冷汗如油,四肢厥冷(逆),脉微欲绝。
亡阴:热汗淋漓,四肢温暖,脉细数无力。
★4、战汗
先见恶寒全身战栗,而后汗出。战汗是邪正相争剧烈的表现,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战汗后,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复,病情向愈。若战汗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疾躁动,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5、冷汗
多因阳虚或惊吓所致
6、热汗
多因里热蒸迫所致
7、黄汗
指汗出粘衣,色如黄柏汁。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
胀痛
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
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
冷痛
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是寒邪致痛的特点。
灼痛
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是热邪致痛的特点。实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重痛
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但头部重痛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酸痛
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但腰膝酸痛多属肾虚。
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虚证致痛)
隐痛
指疼痛不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