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9/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
我对《第七天》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未被介入任何外界理性批判的初次阅读时的直观感受那就是《第七天》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称之为"对公正的向往"。
"他惊异地向我转过身来,怀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1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
我对《第七天》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未被介入任何外界理性批判的初次阅读时的直观感受那就是《第七天》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称之为"对公正的向往"。
"他惊异地向我转过身来,怀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哀痛也没有苦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公正。"这是《第七天》最终的段落,指向"人人公正"的终极理想。由于生的不公正,才盼望死的公正。死亡是唯一的公正。面对生命的终结,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束手无策。但文中消逝的"由沙发围成的贵宾候烧区域和由塑料椅子排成的一般候烧区域"的场景,以及一般亡魂要对VIP亡魂进行无条件的等待的描写,却正是对"死而公正"的反讽。
塑料椅子这边坐着很多候烧者,沙发那边只有五个候烧者,他们舒适地架着二郎腿,都是一副功成名就的模样,塑料椅子这边的个个都是正襟危坐。
"为什么非要等到市长烧了,才烧我们?"那个候烧者问。
"这个我不知道。"
另一个候烧者问:"你们有几个炉子?"
"两个,一个是进口的,一个是国产的。进口的为贵宾服务,国产的为您们服务。"
"市长是不是贵宾?"
3
"是。"
"市长要用两个炉子烧吗?"
"市长应当用进口炉子。"
"进口炉子已经留给市长了,国产炉子为什么还要留着?"
"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两个炉子都停了。"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余华对于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公正的理想之国的向往。但事实是,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会有不公。人类不行能实现确定的公正,而只能做到相对的公正。在当今社会,"公正"是个让每个人乐此不疲或者说焦虑的话题。但细究起来,我们会发觉"公正"一词有着双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是个苹果,你和他也必需是苹果";其次层含义是"你、我、他都可以自由选择成为苹果,或者鸭梨,或者菠萝或者其他"。前者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所谓的公正,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余华在《我能否信任自己》一文中说:"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公正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熟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由于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最终,余华说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叫许三观。在这里,余华实指的是许三观们。有论者进一步指出:"公正是现代政治制度化的产物,追求公正是现代意识的体现。可许三观追求的公正,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分明是心胸狭隘、以我为尺度的原始平均主义。更有甚者,许三观追求的公正里还残留着人性之恶的基因,稍不留意就破土而出。"(王达敏,《一部关于公正的小说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4期)
3
另外,一般人在"公正追求宣告失败"而无能为力的状况下,很简洁会在道德感上查找一种补偿和平衡。这种心理投射到《第七天》中,就是"有钱人为富不仁,穷人们情比金坚",从而得出"富人都是坏人、穷人才是好人"的结论。如此,身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