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中医外科学——乳痈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498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外科学——乳痈课件.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17/8/3 文件大小: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外科学——乳痈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乳痈(附:乳发)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第一课件网
其临床特点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特点
第一课件网
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占到全部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临床上较为少见;不论男女老少,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则更少见。乳痛之名首见于晋《针灸甲乙经》。文献中还有称本病为“吹妳”、“吹乳”、“乳毒”等。
第一课件网
病因病机
肝胃蕴热
外邪侵袭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气不疏,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肝气犯胃,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等先天畸形,妨碍乳汁排出,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蓄积,化热酿脓。
外吹乳痈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挟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脓。
乳汁淤积
新产体虚,腠理疏松,哺乳露胸,感受风邪;或乳头破碎,外邪乘隙而入;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气从乳窍吹入,导致邪热蕴结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热盛肉腐。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乳汁淤积,或乳头破损,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病因病机
第一课件网
诊断
临床表现多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初起、成脓、溃后的临床表现。
诊断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深部脓肿的定位。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提示病情严重。必要时血液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选用抗生素。
第一课件网
鉴别诊断
粉刺性乳痈多发生于非哺乳非妊娠期,大都分患者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常有白色粉渣样分泌物溢出。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局部红肿热痛程度和全身症状均比乳痈轻。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收口,可反复发作,形成乳漏。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乳迅速肿胀变硬,常累及整个乳房的l/3以上。病变部位皮肤颜色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改变,局部不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一般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无效。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第一课件网
治疗
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注重通络下乳,避免过用寒凉药物。
治疗
辨证论治
内治
外治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气血凝滞证
初起、成脓、溃后
其他
其他疗法
抗生素、针灸、回乳
及早处理
以消为贵
第一课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