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汉语广告语中的谐音隐喻.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语广告语中的谐音隐喻.docx

上传人:mazhuangzi1 2022/9/8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语广告语中的谐音隐喻.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语广告语中的谐音隐喻
引言
语言始源于语音,因此语音隐喻(PhoneticMetaphor)就必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不可小视。了解和掌握语音隐喻不仅有利于丰富语言表达、加深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对于开拓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汉语广告语中的谐音隐喻
引言
语言始源于语音,因此语音隐喻(PhoneticMetaphor)就必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不可小视。了解和掌握语音隐喻不仅有利于丰富语言表达、加深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对于开拓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李弘2005)。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IvanFonagy于1999年
首次提出的,他主要是从语音(或发音方式)与其所表达的意义这一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的。在他的论文“WhyIconicity”(1999)中,总结出三条原则。
李弘(2005)认为,Fonagy所说的“语音隐喻”实际上是关于语音与其所指对象之间象似性的问题,即能指与所指之间象似性的问题。(李弘2005)她主张,严格按照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定义从语音层面来论述“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她对语音隐喻作了初步的分类:
音同形异义异类隐喻(HomonymMetaphor)。其中又包括音同形异义异(homophone)、音异形同义(homograph)、完全音同形同义异(perfecthomonym);
歇后语和诗文对联;
基于完全音同形同义异的语音双关(如禁忌语);
语音仿拟(Parody);
5) 押韵表达;
6) 黑话、暗语;
7)民俗文化中的语音隐喻(如委婉语)。
1、汉语谐音隐喻汉语经常运用语音的相似性来构建语音隐喻。谐音是利用汉语字词声音相同或相近这一特殊语音条件,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有意使话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特殊语用策略或修辞手段。谐音涉及同音词或近音词,因而谐音可大致分为两类:同音谐音和近音谐音。谐音隐喻是运用谐音手段来进行“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
作为表义文字,汉语中字词的音、义、形之间有着特殊的配合关系。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可以组合成400多个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分,汉语的音节总数也不过1200多个。有限的语音形式需要承载丰富的语义内容,这就使得汉语的词汇中出现大量音同或音近的字词。人们把这种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现象称为谐音。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人们多借助谐音现象来表情达意。与汉民族特定的文化心理相结合,谐音现象便不仅因其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成为汉民族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还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蕴含着丰富的语用价值。
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其它任何语言中都难以见到的。谐音不仅常出现在正式的文学作品中,如:小说,散文,诗歌,对联;也常出现在广大群众的口头表达中,诸如:谚语,歇后语,人名,地名,各类社会流行语;不仅经常运用于各种民俗民间艺术,如民歌,民间婚俗,民间忌讳或口彩;还频频运用于当今日常言语交际中,如广告,报刊杂志,网络聊天,校园流行语等。汉语的谐音现象可谓复杂丰富,多姿多彩。
汉语谐音隐喻在广告语中的应用广告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形态,是企业宣传自己、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在高度信息化市场经济的今天,广告可谓铺天盖地,人们每天都在不断地接受大量的广告。而广告便成了“瞬间”的信息,即消费文化的“快餐”形态,为了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促销目的,广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