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doc

上传人:王夫人 2022/9/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数量与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如何妥善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低效产能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根据2009—2018年W去杠杆路径与僵尸企业处置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数量与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如何妥善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低效产能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根据2009—2018年Wind数据库数据,采用指数法识别僵尸企业,并比较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对处置僵尸企业产生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金融去杠杆政策,财政去杠杆政策更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处置僵尸企业和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僵尸企业;财政去杠杆;金融去杠杆
【中图分类号】F275;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20)06-0029-07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出效率下降,僵尸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悖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接连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政策性文件,致力于化解过剩低效产能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妥善处置和清理僵尸企业,腾出宝贵的市场资源与信贷空间,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僵尸企业是一类特殊的财务困境企业,因经营不善、缺乏发展前景等而无望恢复生机但在政府与银行救助下得以长期生存。这类企业占用政府补助、银行优惠贷款等优质要素资源,存在产能低下、固定资产与人力资源闲置等问题,挤压正常企业生存空间,引致“柠檬市场”现象,阻碍正常中小企业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企业发展。国外学者对僵尸企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僵尸储蓄机构”浮出水面。这些机构过度依赖政府担保的联邦存款,利用高存款利率与低贷款利率缩小行业利润空间,将存款保险补贴转化为攫取超额非正常经营收益的工具,并通过增加年度存款保险费将“僵尸化”成本传递给其他“存活”机构,从而引发企业“僵尸化”多米诺效应,在宏观与微观层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国内学界对僵尸企业的关注始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后,具体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四类:僵尸企业的含义特点、识别方法、形成原因及影响效应。
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去杠杆为抓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经验与理论研究均表明,财政支出扩张[1-2]与宽松的货币政策[3-4]是企业杠杆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去杠杆路径又可细分为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是指由财政部门责令和督促地方政府减少支出、借贷和隐性担保,并通过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快修复资产负债表,宏观来看主要表现为政府支出规模的紧缩;金融去杠杆是指由银行等金融部门减少放贷,从而迫使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宏观来看主要表现为信贷规模的压减。
显而易见,去杠杆作为一种处置僵尸企业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负债从而帮助僵尸企业出清,消除其对政府及银行产生的负担。人们关心的是,哪种去杠杆路径更有利于僵尸企业的出清?基于此,本文根据2009—2018年Wind数据库数据,采用指数法[5]识别的僵尸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比较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政策在处置僵尸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完善了僵尸企业现有理论,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研究支持。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且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的方法。
本文对现有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内学界对僵尸企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含义特点、识别方法、形成原因与影响效应,而关于如何合理处置僵尸企业的研究少之又少,如蒋灵多、陆毅[6-7]等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与外资管制放松政策均是抑制僵尸企业形成、促使僵尸企业恢复活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宋建波等[8]认为僵尸企业“续命”的关键在于政府补贴市场的计划性和竞争性的平衡、补贴资金使用披露制度的完善与补贴定向使用管理的强化。目前尚未有学者从去杠杆角度出发,研究僵尸企业处置与去杠杆路径的关系,本文为僵尸企业处置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丰富了去杠杆有关文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去杠杆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效率,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