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doc

上传人:平儿 2022/9/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
王静芬刘润民城市形态不仅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和城市用地在空间上呈现的几何形状,还表示了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
王静芬刘润民城市形态不仅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和城市用地在空间上呈现的几何形状,还表示了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总体。本文对呼和浩特城市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对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把握处于转型期的城市建设。
一、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
(一)为区域的政治军事需要而建立的城市
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程。
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争雄的战国时期,赵国攻占了呼和浩特地区,并在这片土地上修长城,筑城池。据史籍《虞氏记》载:“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焉。昼见群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我乎’!乃即于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文中所说赵武侯所筑云中城就是今天呼和浩特西南42公里处古城乡的古城。可见,城市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军事和政治需要。古城为方形,周长8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云中城是呼和浩特市的建城之始,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早期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
汉代呼和浩特地区古城有三十余座,城市设施较完善。从出土文物及古城遗址发现,这些古城形状相仿,建筑风格相同,大部分有内外两城,城内建有官署、庙宇、民居、作坊、粮仓、街道等。城外有墓地。有的城市还附有瓮城,城障,烽燧等军事设施,呈棋盘式的规划模式。
(二)“里坊制”的城市布局形态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里坊制”城市形态形如“莱畦”发展到了顶端,这种城市形态也影响着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的发展。
公元920年(辽神宗五年),在呼和浩特地区设天德军和丰州城。丰州城故址在现呼和浩特市东郊9公里处的白塔村北,是当时丰州滩上最著名的一座城市。自建城后,辽金元三代沿用,长达450余年之久。丰州城,呈方形,。城墙由夯土筑成,高达8米。沿城墙筑有马面和角楼。四面设城门,并筑有瓮城。人口最多时达到10万居民。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城市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唐代中原地区的城市形制建造的。按照唐代城市的“里坊制”,城内分别建有许多整齐划一的城市坊区。城市平面由东北坊、东南坊、西南坊和西北坊组成,名胜古迹万部华严经塔位于西北坊内。当时的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观等都排列有序地分布在各坊之内。金代承袭了辽代的城市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在前代中原城市留下的遗痕里融入了新入主的民族带来的地方特色。
频繁的战乱以及不活跃的城市经济,使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突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强调对内的集中控制和等级身份的划分。用不同的“墙”进行隔离,用追求等级观念的思想来规划城市,以实现上述功能需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同时,在平面上而不是在起伏的曲面上构筑墙体和规划街道,当然,最容易选择的设计方案就是直线正交。于是,在坊墙约束下的城市大多呈现棋盘网格的形态。
元朝丰州经济、文化及手工业生产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坊制解体,封闭的城坊逐渐被开放式的街巷取代。城市布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丰州古城的遗址内的千年古塔―――“万部华严经塔”,还详实记录了当时丰州城内的30余条街巷和城郊40多个村庄的名称。
(三)城市布局形态的“复古”
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最著名的城市是明代的归化城和清代的绥远城。归化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区的玉泉区境内。该城始建于公元1572年。最初的归化城,占地面积很小,、城垣也高不过10米。只有南北二个城门。清代中期后,归化城的内城逐渐成为官署衙门的所在地。外城,则主要是蒙汉官吏的住宅区。而一般平民的住宅、市肆、作坊等多散居在外城的城区周围。尤其是南门外一带最为集中。这里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归化城的商业区和召庙寺院最集中的地区。自乾隆年后,归化城又曾多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发展成一座闻名塞外的历史名城。
绥远城是仿照北京城的形制建造的,最初的绥远城,完全是一座驻军的城堡。城内街道整齐、布局合理。全城共有大小街巷50余条。以钟鼓楼为中心,分出通向东南西北四城门的四条主干大街。在四条大街的两旁又延伸出若干条整齐的小街小巷,构成了一个棋盘式的图形。
到清代末期时,绥远、归化这两座姊妹城形成了东西相望的城区格局。这一格局也最终奠定了呼和浩特市近百年来一直到今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