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8/4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会计原始凭证的管理办法及审核程序不合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局限, 经济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会计人员及领导者的素质不高等多方面。鉴于以上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严格发票监管,改革会计凭证审核程序,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大经济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从这些方面“多管齐下”,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才可能得以根治。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力度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向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主要是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等方面的信息。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方面的需要,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就成为上述会计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滞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会计改革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并且失真程度之深、范围广大、危害之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当前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信息领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输入的东西是垃圾,那么产出的也只能是垃圾。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当前,我国尚无一种有效的发票管理办法,从而发票管理秩序混乱,这就使虚假原始凭证的出现成为可能。虽然原始凭证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受到会计人员的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贯采用“领导先批示,会计后审核”的凭证审核程序,使原始凭证能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决定权不在于会计人员,而在于单位领导者。在这种程序下产生的会计信息, 自然注入领导者的主观意愿,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发票管理混乱和凭证审核程序的不合理,致使虚假原始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受聘于单位负责人,并对其负责。会计人员的任命、晋级、工资和奖金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这样,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只得听从领导者的摆布,执照领导者的旨意来违章处理会计业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在新《会计法》中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但在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之下,会计人员的依附地位及其利益得不到独立的保障,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落到实处,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许多发达国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