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回顾、思考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顾、思考与展望.doc

上传人:四玉辈 2022/9/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顾、思考与展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顾、思考与展望
吴钊五年前的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消息传来,大家兴奋异常,奔走相告。此情此景,如在眼前。五年来,从中国古琴艺术的申报与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到各地琴人回顾、思考与展望
吴钊五年前的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消息传来,大家兴奋异常,奔走相告。此情此景,如在眼前。五年来,从中国古琴艺术的申报与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到各地琴人琴社、报刊、电视媒体、还有各地高等院校与民间有识之士,无不陆续刊载或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古琴介绍、讲解或演奏活动。过去经常被人以“古筝”误认的古琴,开始为人所知,并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爱琴学琴的热潮。回顾中国古琴艺术五年来的发展,总的形势十分喜人,当然也会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加以解决,以便把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古琴艺术当前的处境,如果用“机遇与危机并存”这句话来概括,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其实早在“申遗”成功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自觉已初露曙光。就是说:已有人开始意识到复兴保护民族文化精粹对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始来学****几乎已被人遗忘的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经典的古老乐器――古琴。“申遗”的成功,说明它作为人类文化的精粹,不仅在国内,而且受到世界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了人们保护古琴艺术遗产的责任感和学****传承的热忱。
一定的文化必然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由于不同时代社会时尚与审美方式的变化,原有受众的消失,再加上西方音乐文化的强烈影响,还有乐器本身音量较小不适于参加现代乐队与舞台表演的局限,使得古琴在当今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对于这样一门古老的艺术,如何做好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确非易事。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深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当今社会创造保持古琴艺术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就是说:古琴艺术决不能只停留在音乐院校少数专业琴家手中,而是要让它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精英人士乐于欣赏或弹奏的一门“活”的艺术。
2006年中国政府决定每年6月6日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在同年首届遗产日的专场演奏会上,古琴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表演。同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主办了“古琴艺术进大学”的活动,首先在北大、清华等几所北京著名高校内,举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活泼的图片展览和老中青三代琴家,再加上学琴不久的年轻中学生的演奏,给与会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首次活动之后,近年来又在江苏常熟、镇江与西安交大、西北工大及北京外交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内陆续进行了讲演。最近“进大学”活动将在香港、澳门地区的几所著名大学内举行。按既有计划,这个活动将在全国持续进行下去。“进大学”的活动,加深了古琴艺术与年轻学子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北大、清华、北师大、南京大学、浙大、川大与广州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内,先后成立了学****研讨中国古琴艺术的学生业余社团――各校“古琴社”。如果有关方面能考虑到同学们对古琴艺术的浓厚兴趣和迫切希望,将《古琴的演奏和理论》正式列为全校通识课,供同学们自由选修,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