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用户上传
作者:学龄前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对语音和语法体系的掌握,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因而我们教师要注重选择语言的内容,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用户上传
作者:学龄前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对语音和语法体系的掌握,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因而我们教师要注重选择语言的内容,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注重选择语言的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当然教师也可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如:"天气预报"、"交通规则"等能让幼儿感到新奇的内容,由于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语言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教学中,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
,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完整语言观指出,完整语言应指语言的所有类型,包括普通话、行话、方言等。因此,教师应主张并支持孩子各种语言的发展。当花朵凋谢,孩子说"花死了"时;当说起"小动物去玩",有的孩子说"小动物去'别相'"时;当讨论小蝌蚪是谁的孩子,他们一致认可是青蛙时,教师都应认真倾听,认可他们的见解,因为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不一定正确或准确,但是孩子正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使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句或造句更为重要。
,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孩子言语中耐心倾听他们的说话,耐心等待他们把话说完,耐心关注进步慢的孩子的成长等等,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热忱。在语言活动中,常有几个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其他工作就人云亦云。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孩子言语发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在实践中,针对孩子的回答,教师可采用"缓一缓"的方法,不立即肯定"你说得对",而是说"是这样吗?","你说得有道理!","你说的,老师还没想到。"等,使谈话可以继续下去促进其他孩子都去思考、表达。在结束时,再肯定"真的像某某小朋友说的那样",给那位孩子以鼓励。
,减轻孩子言语发展的压力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无可厚非的,针对孩子不同的差异,教师应提倡合理竞争。如,对于言语能力强的孩子,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其竞争的水平;对于言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