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走在行知路上.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在行知路上.doc

上传人:whetyo 2022/9/10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在行知路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究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老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老师做一个创造家,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究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老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老师做一个创造家,不做一个教书匠。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发表的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文,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和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老师观正是我们当代老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老师不是隐者,他们也活在这现实的社会中,学生面临的挑战,老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那么,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老师应有一种明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开展和关心和奉献别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老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的上。其二,“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权利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老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将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奉献。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和生俱来,和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根底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化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进步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化,同时感慨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如今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得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那么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