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团队精神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凝聚力来自配合力
有三个和尚在一座破落的庙宇里相遇。这座庙为什么一片荒废凄凉呢?他们感到很奇怪。甲和尚说:“一定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诸神不灵。”乙和尚说:“一定是和尚不勤劳,所以庙宇不修。丙和尚说:“一定是和尚不敬谨,所以信徒不多。”
不虔诚
不勤劳
不敬谨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三个和尚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他们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能不能拯救此庙。
于是甲和尚诵经礼佛,乙和尚殷勤打扫,丙和尚恭谨化缘。渐渐地,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庙宇再度恢复了旺盛的香火。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在他们一起分析成功的原因时,甲和尚说:“都是因为我虚心礼佛,所以才菩萨显灵。”乙和尚说:“都是因为我勤加整理,所以庙宇才焕然一新。”丙和尚说:“都是因为我四处化缘,所以信徒大增。”
三人为此争执不休,谁也没心思再做先前的事情,结果庙里的境况又回到了往日的荒凉。
在分道扬镳的那一天,他们总算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座庙宇之所以荒废,既不是甲和尚不虔诚,也不是乙和尚不勤劳,更不是丙和尚不敬谨,而是因为和尚们没有认识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造成和尚们的凝聚力下降,由于各自争功,互不相让,从而导致庙宇的荒废。
常常听到许多老板和管理者们在一起抱怨,手下的员工做事不够主动,有的一心想跳槽;有的得过且过,应付差事。整个团队就像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当然更谈不上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是许多企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其实,企业是把很多人集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以期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组织。如果企业成员没有有效配合的精神,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那么团队必然会失去凝聚力,结果人心涣散,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寻找并强调与别人的共同之处
“配合”一词指在群体环境中普遍发生的社会关系。群体,一般被定义为一起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群体的成员在群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他们必须互相协作,彼此沟通,并建立群体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可见,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不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那么整个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就很容易败下阵来;反之,如果每一位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随之,这股力量会形成良性循环,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凝聚在一起,从而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寻找并强调与别人的共同之处
现在许多企业都很注重凝聚力,这表明凝聚力这个问题已经被企业的各个层面十分关注。 然而,凝聚力来自配合力,凝聚力缺乏的根本原因是员工缺乏配合力,因此,培养团队成员的配合精神就成了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就工作的激情。出色的管理者总是善于激发员工的协同精神,这样促使员工和你协作,而不是为你工作,如此一来,员工不仅增加了自信,而且也认识到自己对公司的重要性,使员工从内心感觉到,为公司工作其实也就是在为自己工作。 每个人似乎都是独立地工作,但是企业需要大家的配合,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使团队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寻找并强调与别人的共同之处
有配合精神的员工最容易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把配合精神当作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因为那些不能与同事友好配合、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即使再有能力,也难以把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甚至很难在职场中立足。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配合精神成就核心员工
就拿中国男篮来说吧。我们都知道中国男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中都进入了前八强。这也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表现。虽然每场比赛中的绝对主力都是姚明,每场的得分差不多有一半以上是靠姚明,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队员的配合,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用的,别说进入八强,恐怕连小组赛都会垫底。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配合精神成就核心员工
工作中,员工要认识到配合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懂得分工合作,这样大家各司其职,才能样样做好,面面俱到。在一个团队中,大家要团结合作,分工与合作不但能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还能取长补短,发挥互补的作用。一个团队总会有一个核心,团队配合是要建立在对核心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信任与尊重是团队员工配合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人与人的默契,才有事与事的和谐
配合精神成就核心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