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

上传人:260933426 2017/8/4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 1 -
- 1 -
- 1 -
- 1 -
- 1 -
3.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2 -
- 2 -
- 4 -
- 4 -
- 6 -
- 7 -
- 8 -
4.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 10 -
- 10 -
- 10 -
- 10 -
5. 资料整理要求 - 16 -
大临铁路站前四标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规范过程控制标准,指导技术人员在沉降观测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规程、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

适用于大临铁路站前四标路基沉降观测。

本标段为新建大理至临沧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DLZQ-4标段,里程范围为DK107+~DK139+115,。(未含张家山车站),共设车站一座,新建分相所场坪一座,新建无线通信基站场坪一座。工程量:³,³。
3.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隧过渡段、路涵过渡段,于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2m处各设一断面。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25米的间距加密设置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且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点位的附近1米处必须设加密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因过渡段观测断面或加密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的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基底沉降观测断面每间距两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设置一个,过渡段和有加密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的优先设置基底沉降观测断面。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5cm。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1~2m、10~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路堑地段不做地基沉降观测,不设基底沉降观测断面。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