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最新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格式:doc   大小:32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蓝天2000 2022/9/10 文件大小:3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烈火焚烧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
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的运动快,正确;
C、炼钢的过程是不断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的过程,正确;
D、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正确;
故选:A。
(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气不能,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方向是“长进短出”,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C不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故选C。
(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选B。
。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O3)
,也是化合物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l:12
【答案】B
【解析】
【详解】,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臭氧分子,故错误;
,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正确。
故选: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B、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H+、Cl-、OH- +、K+、Cl-、N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