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
1996年甘肃某县建成一金属冶炼厂,年产铅5000吨。该厂紧邻水源,与周围村落仅几百米,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用于农田浇灌的小河,造成果树大面积死亡、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经医院检查的877位村民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童有149人。
经查,该冶炼厂是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环境健康影响评价而投产的建设项目。
造成此次铅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环境影响和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方法。
熟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大气、室内空气和水环境),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世界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
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要求建设项目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972年底,原苏联“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利用的决议”,提出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环境评价和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年10月,WHO推荐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1985年,欧盟颁布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业、范围和标准。
1988年,马来西亚开始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
1993年,加拿大正式实施《环境影响法》。
1972年,出席人类环境大会。
1973年后,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197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要求拟建项目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1986年,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89年,国家环保局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90年代后,环境影响评价由环境污染评价向生态影响评价发展。
我国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
1、目的:
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寻找污染治理重点;
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预测和评价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种类:
按评价因素分类
单要素评价综合评价
按时间分类
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按区域范围分类
局地环境、区域环境、全国环境、全球环境、海洋环境、山地环境、森林环境等。
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
改善和提高现有环境质量
预防开发工程可能对环境的污染
性质
描述环境现状,研究现有环境问题
环境质量预测
作用
提供制定环境规划和综合防治的依据
为经济规划、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环境调查监测
环境现状调查与因果模式预测等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污染源调查评价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调查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环境卫生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效应调查评价
污染治理
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