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板车剧团”的传人.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板车剧团”的传人.doc

上传人:赖大文档 2022/9/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板车剧团”的传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板车剧团”的传人
胡蕾今年正月初九,隆冬雨后的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水源村的村民奔走相告――送戏下乡的剧团就要来了。
桐源乡水源村是该乡最为偏僻的一个村,离桐源乡政府所在地有近10公里,地处偏远。听说村里要来大戏班子唱戏,两天前这里就炸开“板车剧团”的传人
胡蕾今年正月初九,隆冬雨后的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水源村的村民奔走相告――送戏下乡的剧团就要来了。
桐源乡水源村是该乡最为偏僻的一个村,离桐源乡政府所在地有近10公里,地处偏远。听说村里要来大戏班子唱戏,两天前这里就炸开了锅,甚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戚朋友看戏。
送戏下乡的是临川抚州采茶戏剧团。流动舞台车还没开到村口,没想到竟遇上了麻烦。在距水源村二里地时,由于进村的路狭窄泥泞,流动舞台车无法前行。关键时刻,带队的邹副团长一声令下,全体演职人员又上演了他们一贯的拿手戏一一用板车将音响、道具、服装等拉进村。
抚州采茶戏是用当地方言表演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周边老百姓的喜爱。这个剧种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团自1952年成立至今,60年来从未间断送戏到基层。平均每年下乡演出170多场,足迹遍布周边县市城乡。甚至,剧团还被邀请去福建省的邵武、光泽演出。上世纪60~70年代,剧团被誉为“板车剧团”,多次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和奖励,成为了全国文艺战线学****的榜样。
演出现场设在水源村一座旧庙前的空地上,铺上沙子,盖上塑料布,就算是舞台。条件有限,可演员们表演的认真劲却丝毫不减。水袖翻飞,咿咿呀呀,小生、青衣、丑角轮番登场,还有小品和现代歌曲,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村民看得如痴如醉,时而鼓掌喝彩,时而着急跺脚,那股子投入劲早已使他们忘记了天气的寒冷。
现场气氛愈发热烈,而身为副团长的邹军民也没有闲着,正在一旁酝酿着戏里的人物情感。剧团人手不够,邹军民既是团里的领队,也是演员。
“干我们这行,不光精神受累,身体更受累。”临近中午一点,邹军民和大伙还在饿着肚子演出。多年来,这样忙忙碌碌、连日转场,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忙一点好,越忙也就表示剧团越红火。”从十二岁进入剧团,到现在年过四十,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邹军民亲历了这个剧团的起起落落。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整个剧团最低谷的时期。受商品经济大潮和现代歌舞表演的冲击,全国的戏剧行业都面临危机。许多采茶剧团被撤销或是关门,临川抚州采茶戏剧团也是举步维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大伙几乎没有演出,剧团从辉煌一下子跌入了最低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迫于生计选择了离开,有人去了当地图书馆、文化局、工商局,还有人经商,开起了饭馆、服装店。原本六七十号人的剧团,到1991年只剩下20多人。
1998年,抚州市采茶戏剧团和临川采茶戏剧团进行合并,并结合现代流行的元素对节目进行重新编排。一次次尝试和改革,剧团才被慢慢盘活,迎来了新的发展。
“每个能够坚持下来的演员都是因为对戏曲表演有着一腔热情,我们那个年代去乡下演出比现在要辛苦多了,但每次听到台下的掌声和喝彩,就觉得很满足。”今年67岁的付补金对过去演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她曾是临川抚州采茶戏剧团的“台柱子”,从15岁进入剧团,一待就是近30年,并且在剧团最艰难的那段时期担任副团长。1979年,经她的努力,招收了21名小学员,邹军民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仍然留在剧团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