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另类《知音》.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另类《知音》.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22/9/11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另类《知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如果纵容《知音》的职业缺失,在媒体行业会形成示范效应,劣币驱逐良币,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知音》现象曾引发诸多争议。近期,因它谋求上市,再起舆论风波。如何看待《知音》上市?有力挺其上市者***《知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如果纵容《知音》的职业缺失,在媒体行业会形成示范效应,劣币驱逐良币,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知音》现象曾引发诸多争议。近期,因它谋求上市,再起舆论风波。如何看待《知音》上市?有力挺其上市者,也有高调反对者。综观社会舆论反应,可谓冰火两重天。《知音》上市风波,不应仅仅视为一种偶然的孤立事件,而应作为反思中国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
《知音》走的是中低端路线,其定位是在读者金字塔的低端。从单位读者的含金量来看,《知音》的读者无法与那些高端杂志比拼,它不与高端对手厮杀,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广袤的中低端受众群,用跌宕起伏的通俗故事以及浓烈刺激的情感配料,迎合数以百万计重口味的受众胃口。《知音》没有纠缠高端读者,而是走“群众路线”,低空飞行,贴地作业,追求受众的规模效应,以数量扩张寻求利润增量,靠海量的积累汇聚规模利润。它大作坊生产,大排量出货,大面积收割,不计较单位产品的含金量。从读者成色来看,《知音》与《财经》、《凤凰周刊》、《读书》、《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等精英杂志没什么可比性,但《知音》在乎的不是内容的含金量,而是受众海量。《知音》月发行量一度高达636万份,在中国综合性杂志中位居亚军,居世界综合性杂志排行榜的第五位。《知音》以其低廉的价格,贴地服务的姿态,大面积收割受众偏好,它在被中高端杂志冷落的地方,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媒体王国。
《知音》倡言纪实立场。它强调以新闻纪实故事见长,标举真实性和新闻性。但是,《知音》与新闻同床异梦、貌合神离,与文学虚构暗送秋波、若即若离,致使《知音》在文学与新闻之间苟且***,一会儿玩文学情调,一会儿又搞纪实名堂,游走在二者之间,一心想两边占便宜。结果是,文学和新闻都不认这位兄弟,以至于在文学和新闻两大圈子里,《知音》均没有合法性,更没有话语权。《知音》的蝙蝠策略,引发了诸多争议。此次《知音》上市事件,再次引爆《知音》“真节”问题。
《知音》在文学和新闻之间两边都不讨好,并没有影响它大面积的市场收益,或者说,正因《知音》的非驴非马,杂交了文学和新闻两种品性,使它在市场上大获其利。对于中低端的故事消费者而言,他们并不在乎文学的纪律以及新闻的操守。既然《知音》说是真的,他们就信以为真。至少从故事的逻辑看上去是真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这种建立在故事逻辑基础上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以及新闻的真实性根本不是一码事。《知音》故事“混搭”文学和新闻的元素,但骨子里是背叛它们的。这种策略,可能会激发文学和新闻的公愤。得不到文学和新闻的认可,却并不影响《知音》的市场繁荣。市场的认可助长了《知音》的自信,“群众基础”才是真正的“王道”。
《知音》在市场上的成功是不争的事实,有它显赫的发行量为证。但《知音》在市场上的成功并不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