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酬谢中书书》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绘了哪些光景?这些光景有哪些特点?
一、文学知识
答:①“美”字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拥有文学性。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
《酬谢中书书》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绘了哪些光景?这些光景有哪些特点?
一、文学知识
答:①“美”字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拥有文学性。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
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
③有静有动,有板有眼。
二、重点字词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1
、五色交辉
2
、交辉:
3
、四时: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
、俱:
5
、
歇:6
、夕日欲颓: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幸亏哪里?
7
、沉鳞竞跃: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腾的氛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幸亏哪里?
答案:1、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2、交相辉映。
3、四季。4、都。5、消散。6、太阳快要落山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氛围。
了。欲:将要。颓:坠落。
7、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
6、作者描绘光景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利处?
争着跳跃。8、参与,这里指欣赏
。
察看角度:由仰而俯;光景形象:由显而微;光景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三、重点句子翻译。
使山川光景和睦、完整、统一。
1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亮的溪流清澈见底。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答:有文雅情怀的骄傲感以及希望与从古到今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葱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剖析美在哪处。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
:
清早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喊声
①“顶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
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9、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丽风景了。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四、理解性默写
《记承天寺夜游》
1
、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一、文学知识填空
2
、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顶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本文选自
,作者,
,
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
、讲究色彩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