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名导教头桃李满园.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导教头桃李满园.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9/11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导教头桃李满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导教头桃李满园
薄荷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别授予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前院长徐晓钟育人奖。这是继第15届“白玉兰”授予周小燕育人奖之后,第二位戏剧教育家获此殊荣。
颁奖晚会上,当嘉宾宣布育人奖得主为徐晓钟时,台下立名导教头桃李满园
薄荷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别授予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前院长徐晓钟育人奖。这是继第15届“白玉兰”授予周小燕育人奖之后,第二位戏剧教育家获此殊荣。
颁奖晚会上,当嘉宾宣布育人奖得主为徐晓钟时,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中,84岁高龄、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徐晓钟缓缓步上舞台。只是一上场的他却习惯地站在了舞台的边缘,在主持人白燕升的邀请后方才走到舞台中央。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事,即曹禺在看过徐晓钟导演的《桑树坪纪事》后,就称自己从徐晓钟的作品中看不到徐晓钟,只看到完美的艺术。由此也足见徐晓钟一贯为人低调的风格。
徐晓钟从事戏剧事业六十多年,其中包括戏剧教育事业五十多年。在1983年至199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期间,他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努力拓宽专业;提出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方针即“坚持和发展现实主义戏剧美学基础,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原则,有分析地吸收外国现代戏剧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当年由他建立起的中国导演学的教学方法,后被人称为“徐晓钟学派”。但作为一个戏剧教育家,“江湖”送给徐晓钟的名号则是“名导教头”。他的学生曹其敬、陈薪伊、熊源伟、王晓鹰、查明哲等都是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的名导。学生陈薪伊如此评价自己的老师:“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戏剧界以曹禺为轴心,40年代到70年代以焦菊隐为轴心,那从70年代到今天,我以为是以徐晓钟为轴心的。放眼中国戏剧界,徐晓钟老师是无可替代的戏剧教育家。”学生熊源伟也表示:“今天但凡有些成就的话剧导演都受过晓钟老师的教诲,我和我太太都是他的学生,是他给了我多元看世界的眼光。”
徐晓钟本人导演过众多话剧、戏曲、歌剧等。他的导演艺术追求哲理、诗情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也坚持在现实主义美学基础上向表现美学拓宽。1980年,他带领陈薪伊等弟子排演了莎士比亚经典剧作《麦克白》,全剧通过三根石柱的移动展现20个场景的时间和空间,曾令话剧界惊叹不已;1983年,徐晓钟带着查明哲、王晓鹰等排演了易卜生名剧《培尔?金特》,这部兼具了诗的形式和意境的戏亦被称为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典范;1987年,徐晓钟执导话剧《桑树坪纪事》,不仅结合了斯氏和布氏两大戏剧思想,还吸收了中国民族戏曲经验,被誉为中国新时期戏剧的里程碑。
2008年10月,八句高龄的徐晓钟来沪,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将文学泰斗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