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有机更新的传统四合院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北京旧城的保护与改造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以前门东区B片区工程为例,从设计理念、蓝图勾勒、建筑设计三个角度进行诠释,对那些旧城传统居住区中因搬迁而空下的基于有机更新的传统四合院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北京旧城的保护与改造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以前门东区B片区工程为例,从设计理念、蓝图勾勒、建筑设计三个角度进行诠释,对那些旧城传统居住区中因搬迁而空下的缝隙用地如何通过“织补”的方式融入而又赋予原城市肌理新生,同时寻求传统风貌保护与提高居住品质平衡点,提供了一项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有机更新;传统四合院;空间
1“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长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研究的产物,是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有机更新”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和城市组织(街区)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1]。改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小规模改造的方法[2]。
笔者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非常有幸参与了北京前门东区B片区旧城改造的项目,获益良多,同时也掌握了该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整个前门东区的西南角,,南侧新建道路茶食胡同将用地一分为二,地块北侧边界为大江胡同,西侧沿前门东路,东侧至群智巷,。整个项目用地紧邻前门东侧路,北仰前门城楼,南眺天坛大殿,毗邻前门大街,是北京老城的中心地段和老北京文化最浓郁的核心地区。此项目建设范围内均为院落式居住区,片区内待保护的建筑、需保留的胡同小巷、已做修缮或改造的闲置房屋、待改造的老旧建筑、不愿搬迁的老住户、搬迁后留下的废弃建筑相互混杂交织在原城市肌理之中。显然,有机更新的小规模改造思想非常符合此用地的实际情况。
3设计理念
,传承城市文脉
项目总体规划延续了现状胡同的走向,保留了冰窖厂斜街、大江胡同和冰窖厂胡同。巧妙地借清朝时期的文脉圆心(皇家冰窖)作为社区服务中心,院落走势围绕其向外发散并与原有胡同相得益彰,顺应而为。呼应了老话“地连珠市口,人在玉壶心[2]”。
在北京旧城这一特殊的空间范围,空间形态塑造的重点是要保证城市文脉的传承,因此不能简单的用新型建筑取而代之,而应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片区探寻基地发展的空间形象,从主体空间、空间肌理、空间节点等多个角度体现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营造活力
为了打造富有活力和人气的区域,规划强调多种功能之间的混合。此项目规划保留原有居住功能的同时,增加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增强区域活力。
,创造宜人环境
保留胡同内的老树,各个庭院绿化都是精心设计的绿化节点。同时,方案大量设置了天井与窗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节省能耗与费用。
4蓝图勾勒
(图1)
尊重北京南城空间肌理,塑造尺度宜人、网络化、多层次的空间系统。以四合院为基本元素,构造“城市道路——胡同——院落”空间结构体系。在这一空间结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