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系统开发过程
□五个阶段
各种系统开发方法学在范围、复杂性、完善程度以及方法上有特别大的不同。尽管有的方法学分三个阶段,有的分15个阶段,但是每个方法学所描绘的要完成的活动根本上是一样的。本章要阐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的方法学是那三、系统开发过程
□五个阶段
各种系统开发方法学在范围、复杂性、完善程度以及方法上有特别大的不同。尽管有的方法学分三个阶段,有的分15个阶段,但是每个方法学所描绘的要完成的活动根本上是一样的。本章要阐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的方法学是那些一直把用户考虑进去的方法学。过去的情况是,用户治理人员与信息效劳开发组合作来完成系统的一般功能说明书,然后,由信息效劳人员来进展系统开发。如今,系统开发是各占50%的比例;因而,用户治理人员应该特别熟悉系统开发的大体过程,特别应该熟悉他们单位本人使用的方法学。
系统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绘。这五个阶段是:
Ⅰ阶段—系统开场和可行性研究
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
Ⅲ阶段—程序设计
Ⅳ阶段—转换和实现
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
第Ⅰ阶段—系统开场和可行性研究是在为开发一个建议的系统提供人力和资源之前完成的。第Ⅰ阶段多数的工作和编写的材料是第Ⅱ阶段的输入。在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期间,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一起工作以编写详细的功能和系统的说明书。将这些说明书交给程序员,然后开场第Ⅲ阶段——程序设计。在第Ⅵ
阶段—转换和实现期间,一旦软件开发出来,则建立数据文件,转换现有系统,同时实现新系统。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在开场了系统寿命期中的消费阶段之后,提出(经常被忽略的)实现后的评价要求。
□详细开发过程
下面将逐步地描绘系统开发过程。至于详细的细节、互相的妨碍、方法、方式等,用户治理人员应该与信息效劳经理联络,与他们讨论公司当前使用的方法学,同时再看看公司内部描绘方法学的手册。
Ⅰ阶段—系统开场和可行性研究
在第Ⅰ阶段的活动中特别少有与其他四个阶段的活动相一致的。此处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关于受回绝后的再次效劳恳求的方法以及将技术转移可能性的研究合并到诸过程中这些内容。第Ⅰ阶段最终的产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包含对建议的或改良的系统的描绘以及利润/本钱分析。第二部分是系统的初步设计。它关于估价本钱和利润是必要的。该初步设计是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直截了当输入。
将系统的初步设计并入可行性研究的依照是,多数可行性研究是以概念而不是以设计为根底的。假如在描绘系统目的上花的时间太少,那么本钱可能,甚至利润可能将是错误的。用概念来指导可行性研究注定会导致本钱过高,而且用户不满意。在系统初步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即便回绝可行性研究也是如此。由于所编写的材料将必定会被证明其他工程中是有价值的。
下述编号的活动与表的系统开发责任矩阵相对应。
(1)提交效劳恳求
图说明了包括对受回绝的恳求再次恳求处理的一种方法。所恳求的效劳毕竟是用户做的,因而,应该由用户着手进展。我们鼓舞用户治理人员恳求信息效劳人员的协助,但是应该再一次强调,业务领域的治理人员应该对各种大小的效劳恳求都提供适宜的材料。(2)估价效劳恳求
正如在责任矩阵中所注释的那样,信息效劳治理人员只能承诺小的工程(由公司的方针所确定的小工程)。
(3)指定可行性研究组
信息效劳经理和用户经理共同来指定适当的混合的人选以组成可行性分析研究组。该组至少由一名系统分析员和一名用户代表组成。可行性研究组的大小取决于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时间限制。
用户代表应该熟悉当前专业领域的所有工作,用户经理、总经理助理,或专业领域分析员是合理的候选者,用户的系统分析员,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根底知识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必须指定一个人担任可行性研究组的组长,哪怕只是两个人的可行性研究组也需要一个组长。直到1980年为止,多数的可行性研究组和工程组是由一个高级系统分析员或一个工程负责人来领导的。在信息效劳部门中,这两种人是固定分工做这项工作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如此一种政策,即由用户担任工程
组组长。这种将主要责任下放给最终用户的做法将进一步鼓舞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在这种政策上获得成功经历的那些公司已经指派了一些具有出色治理经历和具有某些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知识的用户人员担任工程组组长。在任何情况下,组长必须对该组的工作有一个总的安排。假如要求一个用户代表既作为可行性研究组或工程组的组长而同时又要求他接着履行业务领域的职责,那么该工程是确信要失败的。有好些公司已经采纳了一种政策,即自动地指派受系统妨碍最大的业务领域的经理作为可行性研究组和工程组的领导以后该经理将从原来的工作职责中解脱出来,而用他(她)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