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巴金家读后感.pptx

格式:pptx   大小:3,074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巴金家读后感.ppt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5 文件大小: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金家读后感.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春的呐喊 ——巴金《家》观后感
制作人:丁晓龙
学号:20154941
作者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代表作
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上、中、下三部)
《家》的创作背景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
●“五四”新思想的影响
●长兄李尧枚自杀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的构思,写作时间先后的间隔很长,每部作品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的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家》是关注度最高的。
《家》矛盾分析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
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建制度的不合理。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
作为封建大家长的高老太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希望自己的权威,自己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却越来越不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的债务,这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高公馆是个封建大家族,几代人,几屋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尔虞我诈,觉慧认为这已不是一个家了。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
《家》人物分析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公馆
封建统治者
接受者
反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