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2,71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9/12 文件大小:2.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麽启示呢?
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开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她儿子的表现最差。然而,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最大。”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还没让她喂。
比人之长,于是乎捶胸顿足、长嘘短叹、“恨铁不成钢”也便司空见惯了。孩子即便没有问题也成了“问题孩子”)。可见,所谓“差生”、“问题孩子”根源还是在家长和教师身上。----转自《莱西教育网》
教育孩子的八大智慧
 
(一)赏识:求知上进的源泉
   赏识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赏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事实证明,父母用行动表现出来的爱和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是孩子求知上进的动力之源。而一个孩子如果缺少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二)梦想:创造奇迹的翅膀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明天飞翔的翅膀。教育心理学显示,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孩提时代是多梦的季节,一个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呵护孩子的梦想,并用行动和孩子一起设计未来的蓝图。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知识:自立成才的杠杆
   知识改变命运,学****成就未来。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知识,是孩子自立成才的有力杠杆,有了它,孩子才能撬起自己美好的人生。
   有技巧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一步一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增长更多智慧和才能,是父母的重要课题。
   (四)品行:茁壮成长的基石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空白的纸,
你在那里种下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在这张空白的纸上,品行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基石,它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决定着他的未来是昏暗无光,还是光芒四射。在孩子的心灵里精心种下一颗美德的种子,日后他才能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惯:成就未来的捷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惯。”培根则强调说****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160****惯是指人的行为倾向,用心理学的话来说****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160****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好的****惯是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捷径,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不好的****惯则像缠在身上的铁链,它无形地限制着孩子地思想和行为,阻碍着孩子每一步的发展。
   (六)心理:立足社会的支柱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的心理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很多家长只注重让孩子锻炼身体,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克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