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目的:整体感知这首诗,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
1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目的:整体感知这首诗,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课题:《使至塞上》
2
二、简介背景
1。作者简介(提问并补充)
王维,字摩诘,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苏轼说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和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精品文档请下载)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斥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所写。通过作者表达出使边塞的艰辛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课文赏析
1。听录音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①欲问边②,属国③过居延④。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征蓬⑤出汉塞,归雁⑥入胡天⑦。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大漠孤烟⑧直,长河⑨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3
萧关⑩逢候骑⑪,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①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②问边:到边塞去观察,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③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精品文档请下载)
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⑤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⑥归雁:因季节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