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住宅建设正面临着由“量”到“质”的深刻转变,必须要思考如何跟上和接近国际住宅建设的步伐,使我有一个大的飞跃,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中望市发布了首个特大城市五年计划,中望正式启动了特大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已经有原来的集中在河套区内,向着章江新区重点推进转移。章江新区是中望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综合区,成为新中望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中望的CBD中央商务区。
章江新区板块的开发因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受中望市对章江新区定位—中望CBD定位的影响,众多开发企业强力抢驻,开发热潮空前,成为了中望市区的新开发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望伊贺公元城项目(K10、K25、K26地块)位于章江新区,㎡,东北临登峰大道、东南临文武坝路、西南临古陂路、西北临新中望大道,中间由蓉江路、梅江路划分为K10、K25、K26三个地块,三个地块详细指标如下:
(1)K25地块
。该地块形状近似梯形,位于整个建设用地的西北部(新中望大道建设渠路以南,蓉江路以北)。
。主要建设内容为10栋住宅楼(1~8#为32F,9~10#25F),布置在7#楼一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以及沿地块边界布置的1F商业裙楼。
项目设有一个地下室及人防工程,,设计地下停车位724个。
(2)K26地块
。该地块形状近似长方形,位于整个建设用地的中部(蓉江路以南,梅江路以北)。
。主要建设内容为7栋住宅楼,1栋幼儿园,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以及沿地块边界布置的1F商业裙楼。
项目设有一个地下室及人防工程,,设计地下停车位524个。
(3)K10地块
,该地块形状近似长方形,位于整个建设用地的东南部(梅江路以南,文武坝以北)。
。主要建设内容为7栋纯住宅和1栋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
项目设有一个地下室及人防工程,,设计地下停车位370个。
中望市城市规划建设局2009年11月对K10、K25、K26三个地块下达了《规划条件通知书》,该项目地块为居住用地,建设单位于2010年6月取得位于章江新区K10、K25、K26地块的国有土地开发权,随后中望市城市规划建设于2010年7月下达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4月开始在该地块动工建设。根据现场勘探,本项目场地无历史遗留污染问题。项目所在地属于中望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服务范围内,虽然章江新区内市政污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成,但尚未与污水处理厂的截污干管连接,且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尚未动工,因此项目的污水目前无法进入中望市污水处理厂,而是经过项目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通过中望杨梅渡大桥附近排污口排入赣江章水中望景观娱乐用水区(中望市南河大桥~中望市橡胶坝)。
为切实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中望伊贺置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委托中望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公司中望伊贺公元城项目(K10、K25、K26地块)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到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建设地点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踏勘调查,并收集了该项目有关建设及技术资料。在对该项目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中望市环境保护局,待审批后,作为环境项目保护管理依据。
总论
编制目的
为正确处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目的主要为:
●阐明评价区域的空气、相关地表水及区域声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
●调查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
●分析和评价拟建工程所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分析预测该项目实施前后对评价区域环境的影响;
●对该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对拟建工程进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为加强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该区域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