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苏轼忧民的诗句.docx

格式:docx   大小: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忧民的诗句.docx

上传人:阿拉丁 2022/9/13 文件大小: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忧民的诗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忧民的诗句
导读: 苏轼是一个身系黎明百姓的伟大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忧民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乍入农桑社。火苏轼忧民的诗句
导读: 苏轼是一个身系黎明百姓的伟大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忧民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注释 雾猪泉:位于安徽萧县皇藏峪北部雾猪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