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9/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
邓雨晨摘要:是枝裕和是“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始终专注于对家庭电影的拍摄,他在将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的同时,也传递着其自身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此外,是枝裕和通过其特有的散文式叙事手法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
邓雨晨摘要:是枝裕和是“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始终专注于对家庭电影的拍摄,他在将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的同时,也传递着其自身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此外,是枝裕和通过其特有的散文式叙事手法,不仅有助于推动影片情感,也使得平淡无奇的生活琐碎充满了浓厚的日式情趣。
关键词:家庭电影;日常生活;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115-03
是枝裕和将其个人的家庭观融入到影片当中,通过散文化的叙述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平常却又深入人心的故事。电影中自然化、生活化的日常琐碎展现了柔软又富有诗意的人生,从《幻之光》《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海街日记》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逐步尝试对家庭电影的探索,以独到的伦理视角叙述稀疏平常的生活细节,揭露个体的矛盾与无奈,使得影片更具现实意义。
一、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20世紀80年代末开始,日本遭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百姓陷入了满足现状的境地,久久无法缓和。人们在经历了奢侈品消费热潮与泡沫经济带来的不安定感之后,进而回溯平实而安稳的生活理念[1]。而以是枝裕和为代表的现代日本家庭电影正是将眼光投向了琐碎的日常、重置的家庭关系之中。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对社会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关注,不管是在其早期作品还是中后期作品中,都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他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也偏向于对社会新闻的重现或改编。如《无人知晓》是在东京弃婴事件的基础上创作的,影片中,导演没有对抛弃孩子的母亲加以评论、批判,也没有对此事件进行煽情的鼓动。相反,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着四个孩子“微不足道”却又同常人“全然不同”的日常生活,甚至不加感情色彩地还原了母亲纯真和美好的性格。即使整日都被藏匿在室内,天真的孩子们却仍能找到生活的希望,但随着母亲回家次数的减少,失去生活资金来源的他们逐渐变得堕落,也慢慢地接触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但是枝裕和始终没有将情感刻意地倾向于任意一方,或许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电影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
而《小偷家族》的灵感来源于日本社会尖锐的养老金欺诈问题,影片中也充斥着对不完善的社会福祉、高失业率等众多当代社会病症的表象。在这之中,与剧情发展最为相关的是对孤老问题和儿童诱拐问题的描写。难得的是,是枝裕和并没有以同情者的身份抒发对剧中人的悲悯之情,也没有以批判者的角度指责主人公的系列行为,他所想要表达的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当下生活的不易,并揭露社会监管失职等现实问题。
二、对“家庭”本质的思考
在日本的家庭电影中,有关“家庭”本质的问题时常被提及和探讨。从是枝裕和电影中可以看出,血缘关系并不是定义“家人”关系的唯一依据,而其影片中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也往往不一定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如《如父如子》中,抱错孩子的两组家庭,在得知真相后并没有因为血缘关系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