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doc

上传人:薛蝌 2022/9/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
李德禄摘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
李德禄摘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试着找出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积极探索。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时效性;反思;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109-02
DOI:.issn1673-
学校教育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的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其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升学和工作中找到出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更不用说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了。学校虽然为学生安排了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拼成绩,把思想品德课换成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花时间去教育学生,还不如多上几节“正课”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轻视德育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1]。
(二)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讲课,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讲课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應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2]。因此,由于本身就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加上传统式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大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程。
(三)教育活动形式化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文化课等主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只是空谈理论。从课堂内容上来说,教师没有做到将课本知识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