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 3.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 3.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2/9/15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 3.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篇1
第一条本合同当事人双方
转让方(下称甲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凭祥镇前进村新逢屯受让方(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
甲乙双方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篇1
第一条本合同当事人双方
转让方(下称甲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凭祥镇前进村新逢屯受让方(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协商一样,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经营事宜,订立本合同。
其次条转让标的
甲方将其承包经营的位于凭祥市南山村苏崇均后面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乙方。
地块名称:
坐落(四至):东至:南至:西至:
面积:约备注:(地)
第三条转让费
1、补偿金获得方式:甲方一次性获得转让补偿金。
2、乙方自愿接受甲方提出的实际转让补偿金,乙方并获得土地的承包权或运用权。
3、支付方式:现金
4、支付时间:日
5、支付土地承包权转让金:元)。
第四条承包经营权转让和运用的特殊约定
1、甲方转让本土地承包经营权须经发包方同意,甲方自愿在本合同生效时同时终止与发包方所建的承包关系。
2、甲方交付的转让土地必需符合双方约定的标准。
3、乙方依据本合同获得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依法建立与发包方新的承包关系,担当国家政策规定的费用和义务。
4、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承包期内依法享有该土地的运用、经营决策、产品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5、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必需按土地亩数担当国家政策规定的费用和其他义务。
6、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如转让土地被国家依法征收、占用造成经济损失,全部补偿归乙方全部,与甲方无关。
7、乙方受让后有自主经营权,甲方对该土地无任何权利义务,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阻挠乙方的经营。
第五条: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在合同生效之后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一方当事人违约应向守约的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依据守约方详细经济损失状况确定。
第六条:争议条款
因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下列2种方式解决:
1、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调解。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条:生效条件
1、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须经双方签字并经转让承包经营权土地的发包方同意后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发包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篇2
转让方(即承包方、流出方,以下简称甲方):
1、农村集体:
户代表数:户
2、负责人:职务:
3、负责人身份证号码:
受让方(即受让方、流入方,以下简称乙方):
、单位:
2、法定代表人:
3、单位地址:
4、法人居民身份证号码:
为了明晰产权,办理林权过户手续,甲乙双方经同等协商,本着公开、公允、公正和诚恳信用的原则,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地,通过公开协商方式,根据法定程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特订立本转让补充合同。
一、荒山荒地名称、坐落、面积和用途
荒山荒地名称:(小地名)。合同标的为荒山荒地承包经营权(是指荒山荒地的占有、运用、收益和依法处分权)。
坐落:
面积:亩(大写)
四至界限为:
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具体四至界限见本合同附件1
的附图。
用途:本合同转让的荒山荒地必需用于林业生产,未经县级以上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不得变更林地用途、用于非林建设。
二、流转方式、期限和承包费及支付方式、时间
以转让方式承包,承包期年,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承包费经双方协商确定为:每亩每年计元,共亩,应支付承包费合计元(大写:)。承包费每年支付一次,一次支付元,每年承包费必需于月日以前支付。
三、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发包的荒山荒地属本集体全部。
2、依照合同约定收取承包费。
3、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监督、指导乙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
用途合理利用荒山荒地,制止非法损害承包地的行为。
4、执行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办理征收、征用、占用的补偿事宜。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