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第六章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1-张铭2009 PPT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章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1-张铭2009 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匹匹 2015/2/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章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1-张铭2009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irculation of Blood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PhD)编制
动物生理学CAI课件
血液循环
第六章
血液循环规律的发现
1628年William Harvey(1578-1657)的著名代表作《动物的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问世,揭示了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规律,开始了血液循环生理学的系统研究,从而奠定了现代实验生理学的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1、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正常进行;
2、运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分子,并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如理化成分、气体分压、渗透压、温度等的相对稳定;
4、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动物循环系统的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类群没有血管系统,有的虽然有血管系统,但也不发达。无脊椎动物中的绝大多数节肢动物、多数软体动物和海鞘类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在开放式循环系统中,所有组织细胞都浸浴在血液之中,没有毛细血管将血液和细胞外液分隔开。开放式循环系统的血压很低,-(5-10mmHg)。
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具有封闭式循环系统,血液从心脏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心脏的泵学功能是心血管系统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两栖类动物的心房出现了纵隔,因而出现了肺循环,但仅有一个心室;鸟类和哺乳类的心房和心室已被完全分隔为左右两个腔。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本章将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脏生理
一、心肌的电活动
二、心动周期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二、血管动力学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和组织液的生成
六、淋巴循环
第三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第四节器官循环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第一节心脏生理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舒张时容纳血液返回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同时瓣膜在心脏有节律的活动中呈现有规律的开启和关闭,这样推动血液周而复始地、沿单一方向在机体内循环流动。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第一节心脏生理
问题:1、引起心脏收缩活动的兴奋来自何处?
2、为什么心脏四个腔室能够作协调的收缩活动?
3、为什么心脏的收缩活动始终是收缩和舒张交替而不出现强直收缩?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一、心肌的电活动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是心脏泵血功能的基础,心肌的生理特性又都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心肌细胞产生兴奋、传导兴奋,通过触发兴奋—收缩耦联机制,最终实现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所以,对心脏泵血机制的分析,首先从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开始。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一、心肌的电活动
组成心肌的是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
1、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无自律性,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2、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普肯野纤维网。有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但无收缩功能。
自律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和普肯野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窦房结和房室交界)。
此外在结区存在一种既不具有收缩功能也没有自动节律性,而只保留了较低的传导性的细胞,为特殊传导组织中的非自律细胞。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一)、心肌的电活动的离子基础
与神经元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复杂得多。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各不相同,它们电活动的特殊性和差异是心脏兴奋产生及扩布过程中具有特殊规律的原因。此处以心室肌细胞为例介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

30mv
0mv
-90mv
0ms 50ms 300ms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