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济源五中闪艳波
一、新课标全国卷13年、14年高考试题基本情况
13年范围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中国古代史
8
22
30
35%
中国近现代史
8
15
23
27%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济源五中闪艳波
一、新课标全国卷13年、14年高考试题基本情况
13年范围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中国古代史
8
22
30
35%
中国近现代史
8
15
23
27%
世界史
32
0
32
38%
14年范围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中国古代史
16
15
31
36%
中国近现代史
16
12
28
33%
世界史
16
10
26
31%
(不含选做题15分)
13年模块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必修一
24
4
28
33%
必修二
16
29
45
53%
必修三
8
4
12
14%
14年模块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必修一
12
12
24
28%
必修二
20
10
30
36%
必修三
16
15
31
36%
(不含选做题15分)
二、如何应对新课改形式下的高考
(3)描述和阐释事物
    ①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②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①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②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③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对比2013年和
2014年新课改各地区命题考点,预测2015年
命题趋势、命题考点以及题型和命题方式。
宗法制,其
主要表现是()
A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建立主干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面,以面连线,构建成点、线、面立体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雏形
拓展
资本原始积累
世界经济格局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内在动力
欧洲中心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体系化制度化
美国中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交通和通讯进步两极格局解体跨国公司发展
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
巨变
结果
任务
第一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①抓“点”
(1)抓“点”——串“线”——铺“面”——织“网”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政协的召开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政治建设
1954年宪法
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挫折:十年文化大革命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完善
“一反冤假错案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基层民主选举
香港澳门台湾
③铺“面”
市场
原料
正当贸易
走私鸦片
战争签约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
买办兴起
自然经济解体近代经济产生
工业革命
无产阶级兴起
洋务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无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
④织“网”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世界市场的拓展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东方从属于西方
原料产地
商品市场
蒸汽时代
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政治上瓜分世界
经济上资本输出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
(3)以地域空间串联历史知识
如涉及到南京的主干知识有:①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