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儿腹泻的护理
第一页,共25页。
小儿腹泻的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六个月到两岁发病率最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小儿腹泻的护理
第一页,共25页。
小儿腹泻的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六个月到两岁发病率最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页,共25页。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 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 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的细菌杀灭能力弱。
第三页,共25页。
易感因素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或滥用抗生素时,均可发生菌群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由于人工喂养,在加热过程中某些成分被破坏,或因食物和食具受污染引起肠道感染。
第四页,共25页。
病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第五页,共25页。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2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
3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
4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
虫
5滥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
第六页,共25页。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食大量脂肪或淀粉类食品,特别是含高果糖的果汁产生高渗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引起过敏性腹泻。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引起肠道腹泻。
2气候因素——由于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天气过热或口渴饮奶过多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第七页,共25页。
发病机制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第八页,共25页。
感染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多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
第九页,共25页。
非感染性腹泻
——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当食物过量或成分不恰当时,消化过程发生障碍,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而积滞在小肠上部使肠内酸度降低,有利于肠道下部的细菌上移和繁殖,食物发酵和腐败至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使肠蠕动增加而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腹泻。
第十页,共25页。
临床表现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各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低钙血症
低镁血症
低磷血症
第十一页,共25页。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两周以内
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大便每日十余次,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其中又分为:
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精神差、皮肤干燥、弹性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5到10%。精神萎靡,口腔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四肢稍凉,尿量减少。
第十二页,共25页。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两周以内
重度脱水——10%以上,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粘膜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无泪,眼睑不能闭合。
根据脱水的原因和水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又可分为等、低、高渗性脱水。
第十三页,共25页。
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两周到两个月
以上两种腹泻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
第十四页,共25页。
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呼吸深快,有酸苹果味,口唇呈樱桃红色或发干,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
低钾血症
—哭声小,肌无力,肠麻痹尿储留,心率减慢,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第十五页,共25页。
低钙血症 ——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或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
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治疗无效时应考虑。
低磷血症
——患儿可出现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呼吸变浅,尿糖等。
第十六页,共25页。
治疗——以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为原则。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
第十七页,共25页。
护理(一) 一多四不原则
1多补充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