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北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1 期
▲教育论丛
马克思社会实践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央苏区的实践
龚超
( 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182)
摘要: 社会实践教育思想在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意义。马克思倡导辩证把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
效,实践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又要关注实践思维在实现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毛泽
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教育思想,指导中央苏区的革命教育,广泛开展群众社会教育活动,苏区形成了
“全民皆师、全民皆生”的社会教育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社会化;中央苏区革命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2)01-0167-06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思想阶段为社会教育者将前一阶段所获得的规律性认识,物化到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采用的有目教育对象中去,促使受教育者接受并同时完成个体改造。在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解析社会教育的内改造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本身也完成对自己的改
涵,要明确社会教育首先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促进人全面社造。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
会化的实践,同时它也是一种引导社会正向发展的教育性实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p59)这意味着同时存在于
践。教育环境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参与实践,其中,教育
(一)社会实践中培养人的实践思维方式。者传授知识采用的教育设施、教育手段,营造的教育氛围等
目前, 学界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都会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而受教育者在接受知
果,一系列关于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专著问世。①这些研究大多识、接受改造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也会发生改变。
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开始论述,分两这种改变实质为一种实践思维的建构。实践思维方式来
种思维路径,一是围绕“人”这个核心概念,执持于“人”与生自实践且指导实践并由实践来修正。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
产劳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展开论证;二是以某世界过程中,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伴生的还有一种实践思
一内在的逻辑思维路径为主导进行论证。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维, 这种思维在实践中同样会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
然间接涉及实践,但并没有突出马克思教育思想尤其是社会而在人的意识中建构起一个“内在的尺度”。马克思论证了这
教育思想以实践为基础的特征。因此,应当运用马克思开创一建构过程,“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
的“实践思维方式”去考察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1]这一思想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头脑中把
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社会教育者充它建成了。”[3](p202)强调人类首先需在意识中构建起这一实践
分认识教育对象,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步骤;第二思维模式,然后才到实践中去检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
作者简介:龚超(1973—),男,广州医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tjk084;教育
部人文社科项目“马克思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