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讲座
《申论》
讲课提纲
2010年4月
杨龙教授《申论》
目录
第一讲《申论》概述
第二讲《申论》写作内容
第三讲党的十七大报告《申论》范文剖析
第四讲《申论》考试题解
第五讲《申论》热点范文
第六讲 2009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试题讲解
第七讲《申论》评分标准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讲座
杨龙教授《申论》
第一讲《申论》概述
一、《申论》含义: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是论证解决“特指社会问题”对策的议论文章。
《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此后的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一直作为考查科目出现。2002年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大类,B类不参加申论考试,而大多数A类的考生都需要参加申论考试。而且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2006年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规定: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其中,综合管理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和《申论》;行政执法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和《申论》。自此,申论被确定为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申论与“策论”及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给材料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与古代“策论”中的八股文及现代给材料作文相比,申论要求考生形式新颖、灵活,它要求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精辟、清晰,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最重要的是,申论写作要求考生必须进行“角色扮演”,以政府公务人员或其他特定的身份对给定资料“申而论之”。
二、《申论》文体:申论是为选拔考录国家公务员专门设制的应试文体。
1、“申”,即申述:阐明“试题特指社会问题”现象、原因及对策;
《申论》文体重在“申”,申述包括“概括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三个部分。
2、“论”,即论证:论述“试题特指社会问题”现象概括的准确性、原因分析的针对性及对策的有效可行性。
申论,是在准确理解“试题特指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概括问题现象,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进行论证的议论文章。
中·学记》记载,中国古代西周时“国学”中的大学,就设有定期的学业考查制度。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必须考一次。中国又是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即设进士科,这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发端。科举考试的项目和内容,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侧重。进士科重在考杂文诗赋和策论,明清时特别注重经义。明经科,以五经为主。明法科,以律令为主。明书科,以书法为主。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组织方面,科举考试可谓集古代考试之大成,其中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可以说,从古至今录用人才是一种社会现象,按什么标准进行考核录用,这是至今为止人们尚未解决却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为此,力求公开、公正、客观的人才录用方法之一——申论考试就产生了,申论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和测评功能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基础和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试,无论如何不可能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召开调查会开始着手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一股脑儿摆在考生面前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所面对的背景资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但也仅仅是“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也并不分明——还有待考生阅读资料时完成进一步的“梳理”。虽然这种资料已不是纯的“毛坯”,但进一步梳理、进一步加工的工作,与公务员日常工作仍然是类似的。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资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