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京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序言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将全面实施,国际经济环境、金融秩序将深刻变化,作为国家定位的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南京市如何更好地确定服务业发展方向、更好地实施发展引导、更好地营造发展环境,对于抢抓发展机遇,完善城市功能、强化民生保障、提升城市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对《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落实和细化,主要是明确“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目标、产业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导向,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服务经济提速发展
,%,%,“十二五”%,总量实现了五年翻番,。五年来,在全市经济中,%%,%%,%%,%%,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高端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强化,金融业以年度平均高于服务业增速4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已成长为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占比达到20%;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两大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占比已达15%。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90亿元,%;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经认定的市级总部企业达到104家;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效显著,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保持25%以上增速,总量达到8715亿元;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30亿美元,年度平均增速超过20%,国内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民生类服务业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全市养老平台服务规模达到240万人次,建设运行了96515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比重超过48%。
(三)产业功能全面提升
商贸流通持续繁荣,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0亿元,是2010年的2倍,%。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保持在2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万标箱,基本实现了五年翻番。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年度旅游总收入达到1688亿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次首次破亿,分别达到“十二五”。全年举办大中型展览会议2660个,展览总面积259万平方米,分别达到“十二五”末的2倍和3倍。
(四)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市紫金科技创业创新特别社区新建或改造载体面积680万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总部基地等功能结构基本成型。金融城、长江航运物流服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新增产业功能不断涌现。省、市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到60家,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0家,经营收入超1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8家,集聚区投入使用的产业载体达到4190万平方米,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95万人。
(五)市场主体加快培育
全市服务业注册企业数量达到27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62万户,注册资本13770亿元,分别占全市市场主体的88%和71%。服务业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省级重点培育的服务业创新企业累计已达104家,%,省级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累计已达26家,%。全省服务业百强企业中,我市有48家,全省服务业企业前10强中,我市占有7席;省级服务业名牌企业达到72家,市级服务业名牌企业达到了97家。
(六)功能布局日趋协调
主城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高地和我市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的核心地位得到凸显,主城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80%,鼓楼、玄武、秦淮服务业占比超过90%;近郊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得到深入贯彻,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江宁、栖霞、浦口服务业已与制造业实现同步增长;郊区服务业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品牌不断涌现。
(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全面开展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服务业各领域开展了全面和系统的改革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各产业的融合得到积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