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大学生村官.ppt

格式:ppt   大小:340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村官.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17/8/10 文件大小:3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村官.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概述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
二、发展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据统计,目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有创业项目的19527人,其中独立创业的5916人,合作创业的13611人。
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三、政策出台的原因
宏观原因
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
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原因
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
理危机频发。
时势原因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直接原因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
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四、大学生村官现状
,“新知青时代”来临?
【新闻】2012年江苏大学生村官报名火爆赶超公务员 2012年,扬州市计划选聘21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截至17日下午4时,共有2981人报名,平均14人争夺一个职位,热度赶超报考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据悉,扬州市村官选聘报名一直火爆。截至17日下午4时,报名人数近三千,平均14人争夺一个职位。其中,最热门的地区是广陵区,招录10人,有433人报名,竞争比例逼近1:44。紧随其后的是邗江区,招录10人,有415人报名。宝应、高邮、仪征等地的报名同样很火爆。
在村官选聘报名中,不乏一些“985”、“211”工程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研究生等高学历者也众多。高学历者报考大学生村官首先体现了政策的吸引力。“目前,大学生村官招聘、使用、管理、退出等各方面机制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在进行招聘时,也比较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