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嵊泗县委.doc

格式:doc   大小:57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嵊泗县委.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17/8/10 文件大小:5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嵊泗县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办公室文件
中共嵊泗县委
嵊泗县人民政府
嵊党政办发〔2015〕144号
 中共嵊泗县委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嵊泗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体系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充分考虑嵊泗资源禀赋、功能布局和发展水平,着眼于生态保护、特色发展、民生幸福“三大指数”,突出交通港口、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通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嵊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具有较强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嵊泗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体系,全面反映嵊泗“美丽海岛”建设成果,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制订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变得更为重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凸显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4年下半年,我省为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在国家《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综合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浙江经济运行和转型升级主要指标体系》,并要求各市参照这一指标体系完善统计调查工作,形成导向鲜明、压力层层传递的机制,及时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和重点工作任务进展,为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二、设计原则
(一)以“浙江经济运行与转型升级主要指标体系”为基础。
《浙江经济运行和转型升级主要指标体系》沿袭了《国家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从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要素供给与支撑保障、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与城镇化等六个方面开展监测评价。我县的监测方案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县实际,并考虑到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选取了综合实力、特色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和居民生活五方面监测指标,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和
“美丽海岛”建设保驾护航。
(二)以及时反映县委、县政府战略目标和工作成效为抓手。
为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翻番”发展目标,加快嵊泗“美丽海岛”建设以及进一步促进我县提出的打造“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先导区”“东海渔业改革振兴示范区”“中国海岛旅游典范”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把这些目标任务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现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分阶段分块掌握各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形成倒逼机制,以评判重点工作的成效。
(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国家统计局统计监测结果表明,%%,。我省从2010年起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连续达到90%以上,%,但由于我省不同地区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县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一。初步测算,2014年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刚好达到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标准(90分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达到95分以上)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我们面前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为此,在监测体系中适当纳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一些困难指标(例如森林覆盖率、城乡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等),切实加强跟踪监测,确保指标目标值顺利达标。
(四)以突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建设为导向。
按照“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我县监测评价体系内容除涵盖经济发展指标外,突出反映居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质量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以评价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以及“港、景、渔”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为重点,监测评价体系指标选取时尽量避免与GDP直接相关的指标(如:GDP增长速度、人均GDP、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等),而是细化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规模以上水上运输企业单位数、水陆货运周转量增速、批发业销售额、渔家乐营业收入等),以其细项指标、关键指标为抓手,旨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各年度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收支、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等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方面,从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公共文明普及4个方面选取代表性指标,展现嵊泗公共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生态建设方面,从空气质量、海洋生态保护、能源利用、绿化等8方面着手选取特色指标,体现嵊泗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框架体系
本监测体系从综合实力、特色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和居民生活五个方面共设计162项指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