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反思中的教学.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思中的教学.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7/8/1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思中的教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思中的教学
【案例背景】
音乐欣赏课《花儿与少年》由作曲家吕冰创作于1956年,是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以下是我对同一个教学片段前后两次的教学设计: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青海省一些地理、风俗以及歌舞的资料,同学们都带来了吗?请展示出来交流一下!
,做成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青海!
“花儿会”资料。随课件教师现场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花儿与少年》片段。
《花儿与少年》外,同学们,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舞、器乐,刚刚欣赏青海风光图片的时候)
《花儿与少年》给大家欣赏。
(二)剖析与体会
,学生准备充分和大家一起交流,但学生的资料和老师课件的介绍过于具体,稍把握不当就成了地理课,而缺乏音乐性。
,本课是一节音乐欣赏课,要让学生多次聆听作品,但上面的设计有些单调,听阿宝的演唱后直接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歌曲,如果学生说舞蹈、绘画等答案,老师还是硬要把学生拉到接下来的器乐曲的答案中。老师的问题还要再推敲。
、参与不够充分,还可以再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好好推敲每一个问题,既考虑满足学生学****新知识的好奇心,又要兼顾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欣赏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二、第二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四季调》音乐,学生拍手走进教室。
,老师再演奏一遍音乐主题你再听一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你是在哪里听到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听老师来介绍。这段音乐就是青海民歌《四季调》的旋律,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去青海,欣赏那里的民歌。当地的人们知道我们要去做客可高兴啦,邀请咱们参加他们的聚会,你想不想去呀,是什么聚会呢?(出示幻灯片)
“花儿会”,这里的花儿不是指普通的花朵,而是指我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
“花儿会”就是演唱山歌的聚会,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视频)
?学生回答:用方言演唱有当地的特点。很淳朴、自然、热闹。老师:人们唱起花儿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
,但他们最爱唱的还是《四季调》的歌声,就连歌唱家们在舞台上也喜欢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听一听由吕薇、吕继宏演唱的《四季调》,大家边听边轻轻拍手,歌曲是几拍子的?
,看两朵花有什么区别?(大小不同,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
,唱出两拍子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你准备怎么表现?
,加上你喜欢的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