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乐学琴,家长是关键
就像每支玫瑰都有刺儿,快乐不能脱离痛苦而单独存在。少儿学琴也是如此,做到原先做不到的事情获得成就感,超越自我,是快乐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挑战新事物,也能得到成就和满足。但这些快乐只能扎根在有纪律、不断深入地练习的基础上。
请对照以下10个条件,如果您和孩子具备其中6、7个以上,就能经常获得快乐了。
一、家长和教师个性乐观
快乐学不来,但可以传递。快乐学琴的最佳办法之一是在“快乐人”的身边学琴。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处世和处事态度,传递对音乐的热情,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孩子遇到学琴中的困难施以援手,不在一旁制造和传递负面情绪。
二、家长的期待值比较现实
现实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成为终生的音乐爱好者。作为阶段性成就的考级和比赛,处理得当的话,也能带来快乐。但考级不应该是学琴的唯一目的。学琴的动机应该是多样的,并且构成一张“动机网”。
一些家长对音乐、音乐教育、音乐职业有很多误解,对孩子学琴的短期结果期待较高,因此给孩子施加了很多压力;有的家长过早考虑孩子是否进入音乐职业而陷入焦虑中难以自拔;有的家长用“学琴有什么用”的问题反复折磨自己,似乎学琴是为了追求马上就看得见、摸得着的
“用处”。
还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而给孩子很多压力。这很可能是错觉。有专家认为,演奏天才仅占人群中的七万分之一(请参阅本刊2015年5月《我的孩子是音乐天才吗》一文)。并且,这些“天才”想要获得音乐职业的成功的话,也还需要很多因素。假使过早给予孩子过高的期待,把成年人的功利心掺杂进来,自然会破坏孩子纯真的快乐。
三、学琴前孩子就有多方面的基础
学琴需要各种能力,包括生理、情感、认知、人际等方面的基础。学琴前儿童的早期开发做得好,学琴就会相对轻松。例如,在生理方面,大脑对肌肉有较为准确的控制力,是演奏的基础之一。建议家长学习关于精细运动的知识,及时帮助孩子发展相关能力。又如,在阅读敏感期帮助儿童发展出将书面符号处理为其他信息的能力,和晚些时候的学琴有很大关联。基础差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还需要合理的目标。
四、在敏感期内开始学琴
一般认为0~9岁是音乐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开始学琴会相对容易,会增加快乐的概率。敏感期和绝对音高的概念有关。有专家提出,儿童天生具有绝对音高感,只是后来逐渐丢失(请参考本刊2015年第3期的《绝对音感,绝对必要?》一文)。早开始的另一个好处是儿童还不知道困难为何物,探索欲望常常使他们暂时忽略挫折感,但“早开始”要避免急于求成,也不要为短期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在敏感期之内开始,如果其他方面做得好,也能从音乐中得到快乐。
五、有很好的启蒙老师和梯队老师
好的启蒙老师把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传递给孩子,更容易带领家长和孩子避开初次涉水时所遇到的礁石。他们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给孩子的指令明确,语气坚决,但包含着慈爱。他们会对孩子严格,却总有办法让孩子照做。必要时,家长应带孩子再次拜师。
六、儿童得到充分的尊重
这种尊重,在正式开始学琴之前,就应该有了。从婴幼儿时代起,父母就采取说理的教育方式,在家庭里营建理性的氛围。在学琴中,孩子应该一直获得一定程度的参与感和自主感,这是快乐的源泉。家长和教师不可安排所有的事情,仅仅把既成的决定通知孩子。在较长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