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9/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是由【学习的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陶春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七情怎样致病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内经》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里明确指出了喜怒忧思之情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明确定为“七情”,指出“内所因惟属七情交错,爱恶相甚为病,能推而明之。”
七情也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中医学在“形神合一”整体观指导下,以五脏为中心,把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悲)、思、恐(惊)为五志,并分属于五脏。五脏藏有五神,即肝“在志为怒”藏魂,心“在志为喜”藏神,脾“在志为思”藏意,肺“在志为忧”藏魄,肾“在志为恐”藏志。以七情、五志、五神与五脏相配应,用来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特别是以“心神”来概括和总统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可见,人的七情活动是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而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又要依赖五脏精气化为物质基础。故而陈无择论述七情病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尤其是中老年人,因“肾气虚哀”,身体逐渐哀老,五脏精气俱损,五脏缺乏藏神物质基础所养,易形成“五志薄弱”,容易患有七情所致的各种疾病。人们常因工作、学****生活以及突发事件等逆境或变故,使之不能适应相互变化且无力调整波动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受到七情中某种情志过于强烈、持久、频繁的刺激,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经脉阻滞,容易发生多种心身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都与包括七情在内的心理因素有关。
七情致病的表现
七情致病的表现虽病证各不要同,但基本病理在于气机的失常,有的是气滞不行,有的是气机紊乱,有的是升降反作。气机异常往往表现出两极倾向,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其他如忧则气聚与悲则气消,分别为一敛一疏。惊则气乱与喜则气缓,亦各不相同。具体的七情致病表现大略于下。
喜:喜为心之志,心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记忆、存记、思维都是心神的功能与活动。“喜”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人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有益于身心健康,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暴喜致心不能主血,则心气耗散,神气散而不藏而致喜伤心。伤神耗血可引起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等症。中老年人若暴喜过度,极易诱发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病,发生卒中等。
怒:怒为肝之志,与喜相反。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发怒是人们欲望和需求受到遏抑,郁怒之火向外发泄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小怒可有某种快感,有利于肝胆之气疏泄条达,使肝藏血以养其体,疏泄以遂其用。若大动肝火,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扰动心神,暴怒动气可引起吐衄,甚则晕厥扑倒。若疏泄不及,则气机郁闭阻滞,升降失常,发为郁证、癫狂、痴呆等病。
悲(忧):悲忧可以抒发人的感情,大哭一场能解除一定的精神痛苦。悲忧为肺之志,悲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损,肺金太过肺亦致病。陈无择说,预事而忧,忧伤肺,其气聚。人们常因仕途上的失意、经济上的困扰、家庭的不睦、病残的痛苦、突发事件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忧郁烦躁,心境凄凉。《灵枢?口问篇》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悲忧致气机调节失常,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神沮丧,不食不饮等症。忧郁致病,病患忧郁,相互影响。过度悲忧哀愁能加速人体哀老,易使意志薄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精神障碍而轻生。国外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有10%有明显精神障碍。按年龄结构分,因悲忧抑郁而轻生,老年人是***率最高的年龄组。
惊(恐):《内经》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人们突受惊吓,可见小便失禁、目瞪口呆,惊惶失措,甚则昏厥或死亡。恐伤肾“志乱”,受到威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状态,可发生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动乱年代中,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遭受威胁迫害,心理受到极度创伤而发为精神病、痴呆、癌症等病,甚至因精神失常而死亡。西安医科大学调查50例癌症患者,有76%在发病前一年内有精神创伤或情绪过度紧张情况。
思:思是一个认知过程,能约束各种感情的思维活动。正常的思能增强人的记忆,使办事周到而卓有成效。“脾藏意”而主思虑,可见记忆思维由心脾共同完成。若百思不得一解,越思越忧,越忧越虑,以致脾气郁结,“茶不思饭不想”,清阳之气不能上升,生化之源乏竭,则心神失养而见心脾两伤。研究证实,思虑忧伤,可出现厌食、呃逆,甚至绝谷而亡。
情志病的心理疗法
七情变化及心理上的创伤比***损伤更为隐曲,更加深沉,往往难于诊察。发生心身疾病,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疾病状况或躯体疾病的表现,分别采用心理疗法、躯体疗法,或心身二者兼治。
中医的心理疗法,又称为情志疗法。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指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古代医家创立了很多有效的心理、精神疗法,留下了很多心理治疗的医案,归纳可分为言语开导法、顺情从欲法、以诈还诈法、自我调整法、穷治法、富治法等,结合临床,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移情易性法:又称为以情移情,属中医意疗范畴。通过“移情”分散转移病人的注意,使病人从苦闷、悲观、烦恼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将内心虑恋转移到另外的人、事或物上。“易性”就是排遣、改变其性情或不良****惯、生活模式。曾治一老年退休患者,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出现情绪低沉、燥热、寐少梦多的病症。嘱以书法、养花、欣赏音乐以移情易性,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同时服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中药,一月而愈。
启蒙解惑法:又称为说理开导法,用言语给患者启发诱导,解除疑虑。诊治时要“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取得患者信任,解除其思想疑虑和内心忧烦之苦。再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病可霍然而愈。
以情胜情法:运用五行相胜原理,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消除、调节某种情志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曾治一例顽固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症见性急易怒,舌质紫黯。嘱其宁心息怒,调整情绪,述说高血压病的危害,长期高血压易致心、脑、肾严重疾病,增其忧虑伤悲之情,以使肺金克伐肝木,同时予服中药35剂,血压正常后趋于稳定。
“必易心志,用药扶持”。是治疗多种心身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既要调治情志的异常,心理的变化,也要按照脏腑气血虚实,所属脏腑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才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6287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