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doc

上传人:刘备文库 2022/9/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 】是由【刘备文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成因分析
邵世凤股票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双重的功能,一是筹资的功能,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上市公司失真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引起股票交易价格激烈波动,并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危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计信息失真,简单地讲,就是会计主体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没有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或其他法规的要求反映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经理人直接拥有本公司资本价值的信息,但是信息披露成本以及内幕信息所产生的“灰色收益”,使经理人不愿披露这些信息。投资者只有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间接获得该公司资本价值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与资本价值的信息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转换关系以及会计信息的时间滞后性,导致会计信息转换效率不高。投资者只能根据经理人提供的会计利润来判断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信息内容上的不对称和信息获取时间上的不对称,投资者很难及时分辨会计信息的真伪,如果没有必要的监控手段,经营者就会采用包括会计在内的所有手段,来牟取自身的利益,利润操纵也就在所难免。
二、上市公司及其经理人受制于各种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股票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发挥着双重的功能。一是筹资功能,即将潜在的储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即将一定时期内既定数量的资金引导到高效益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中去。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在这些法律法规中,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以盈余为考核指标。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将会被ST、PT直至终止上市,进而失去从证券市场再次融资的机会。由于上市资格巳成为一种资源,企业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证券监管部门发布的对上市公司配股的所有管制条文中,大部分配股管制条款是虚的,没有实际的要求,而对数量化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的规定是最为实在和严格的。现行适用的该指标规定是证监会1999年3月24日发布的,具体要求是前三年每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6%,三年平均大于10%。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在其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上述会计数字要求时,受制于配股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考虑,想方设法编造公司盈余至该资格线之上。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会计信息反映经济真实。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许多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较大的比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都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对行政权利的依附是更大了、更严重了。这种转轨不转制的一个不良后果便是企业上市的根本出发点是单纯地筹集资金,至于筹集到的资金有没有用以及怎么用是次要的,股票发行市场变成了圈钱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总的股本机构来看,%,%,其中,%%。股权过分集中直接导致了两个不良后果:国有股本投资主体的缺位和内部人控制。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矛盾已经发生了转移,大股东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代理问题从股东――经理的代理冲突转向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由股东大会等权利机构产生。但在大股东控股的格局下,大股东通过委派代表参加选举程序,结果是大股东的法定代表人(一般是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这种现状更进一步保障了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矛盾和冲突。
四、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虚假会计信息泛滥说明什么?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造假收益是指公司通过报告虚假经营业绩所可能谋得的各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造假成本是指公司利用创造性会计及财务舞弊等手段,实施利润操纵报告虚假经营业绩等需要承担的物质和精神耗费及法律责任。
五、资产剥离与会计模拟等“创新”侵蚀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基。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原来的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转变而来的,在企业改制上市之初,由于受到股本规模的限制,上市时投入的资产规模可能小于企业准备投入的资产规模,这就有必要采取资产剥离等措施。完成资产剥离后,要进行模拟会计调整。企业改制上市时的资产重组,通常从原会计主体分立出新的会计主体,或者将几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合并为一个会计主体,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我国要求公司上市时提供前三年的会计信息,但股票发行前的这个真实的会计主体买际上并不存在,此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假定三年前这些资产就已经如同现在那样,已经存在并在持续经营。结果,在假定的前提下,对真实的资产进行分割,进而模拟以前年度的数据,这中间存在的操纵空间就增大了。
六、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进而缺乏诚信的执业行为滋生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温床。为什么“银广夏”会计造假不是由注册会计师发现,而是由记者发现?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准不如记者?记者所拥有的独立性恰好是注册会计师所缺少的,丧失了独立性,何谈注册会计师的鉴证职能?对于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盈余,一般外界人士很难觉察,但对公司进行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有所感知。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注册会计师。然而,受制于外部较为恶化的执业竞争环境和事务所生存发展的考虑,审计丧失了最为基本的独王性原则,注册会计师违背了维系行业发展基石的诚信要求,自然无法保证审计质量。
七、现行《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某些不完善的制度规范无法指导审计人员查找上市公司失真的会计信息。目前,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主要是看其与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这种单纯的从报表向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追索审查的方法,需要一个假设条件:即必须保障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的事实真相相一致。如果公司采取伪造原始凭证(如伪造销售合同、销***等)的方法进行舞弊或恶意欺诈,那么,这种以会计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必定遭到失败。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注册会计师即使执行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即使履行了规定的审计程序,也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作者单位:广东经济管理学院)
244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