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交通工程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交通工程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9 2022/9/2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交通工程实验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交通工程实验报告 】是由【guoxiachuanyue00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交通工程实验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学院:能源学院班级:交通08-02班姓名:吴尚尚学号:3**********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交通系统仿真软件Vissim基本操作实验。
二、实验要求及目的:
VISSIM是一种微观、基于时间间隔和驾驶行为的仿真建模工具,用以城市和公路的交通建模。除了可以模拟私人交通外,还可以模拟铁路交通以及公共交通。它可以分析各种交通条件下(车道设置、交通构成、交通信号、公交站点等),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是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工具。
VISSIM是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有力工具,以下主要列举了VISSIM的一些主要的用途: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逻辑的设计、评价和细微调整。
VISSIM可以运用各种类型的信号控制逻辑,研究范围有类似信号控制软件包的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功能,以及嵌入式定周期功能。VISSIM中有些控制是嵌入式的,有些是使用附加模块引入的,其它的通过外部信号状态发生器(VAP)仿真得到的,VAP允许用户自定义信号控制逻辑。只要控制机详细信息可以提供,或者已有直接的VISSIM接口提供的话(如VS-PLUS),就可对每个信号控制器(包括SCATS,SCOOT)在VISSIM内进行建模和仿真。
►对于有协调和感应信号控制的路网进行交通控制的评价和优化(Signal97接口)。
城市道路网中轻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影响评价。
分析交织区的慢速交通行为。
对比分析交通设计方案,包括信号控制交叉口和停车标志控制交叉口、环交、和立交的设计。
轻轨和公共汽车系统的复杂站点布局的容量评价和管理评价。
通过VISSIM评价公共汽车优先解决方案,如插队、港湾停靠站扩展和公交专用车道。
►使用嵌入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VISSIM可以解决行驶路径选择的相关问题,如可变信息显示的影响、对于中等城市而言,交通流分向路网邻近区域的可
能性。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VISSIM操作界面
>标题栏Header显示仿真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当前的升级包编号,以及路网文件名称;如果是DEMO文件,“Demo”的字样会添加在版本号后面。
>菜单栏Menubar
某些菜单命令指向子菜单或窗口:显示一个下拉菜单“...“打开下一级的窗口文件菜单将显示VISSIM最近使用的4个文件的存储路径,选定其中一个,可打开该文件。
>工具栏Toolbars
控制路网编辑器和仿真功能()
>状态栏Statusbar
显示编辑说明和仿真状态()
>滚动条Scrollbars
路网可视区域的垂直和水平滚动
>图标Logo
在VISSIM的路网窗口的右上角位置,将显示一个图标。此外,用户可以在VISSIM路网右上角较低的位置插入自定义的图标。为了实现这一功能,,。
2、路段
1)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其拖至终点位置,释放鼠标。
2)编辑路段数据。
3、连接器
1)在第一个路段内的指定位置(连接器起点)右击并沿着交通流方向拖动鼠标到第二条路段内的指定位置(连接器终点),然后释放鼠标。
2)编辑连接器数据。
4、减速区
定义减速区之前,需要定义至少一个期望车速分布。
1)选择减速区模式。
2)选择需要设置减速区的路段或连接器。不允许跨路段或连接器设置减速区。
3)右击减速区的起点(在路段/连接器内),沿着路段/连接器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减速区的长度同时被定义。
4)释放鼠标,打开创建减速区窗口。
5)针对通过该路段/连接器的每一车辆类型定义合适的车速和加速度。
6)点击确定。对于多车道路段,需要为每一条车道分别定义减速区,每条车道可定义不同特性。
5、期望车速决策
定义期望车速决策点之前,需要定义至少一个期望车速分布。
1)选择期望车速决策模式。
2)选择需要设置期望车速决策点的路段/连接器。
3)在目标位置右击,打开创建期望车速决策点窗口。
4)针对通过该路段/连接器的每一车辆类别定义合适的车速分布。
5)点击确定。对于多车道路段,需要为每一条车道分别定义期望车速决策点。每条车道可以定义不同的属性。
6、车辆输入(交通流量)要执行下列操作,车辆输入模式必须处于激活状态。打开车辆输入窗口,进行如下操作:
1)某个路段的车辆输入:双击此路段
2)路网的所有车辆输入:在VISSIM路网外点击鼠标右键。车辆输入数据分为两个部分:
►流量/构成部分
►时间间隔部分
7、停车场
停车场的定义如下:
1)选择停车场模式。
2)选择目标路段/连接器。
3)定义停车场:在起点位置右击,拖动鼠标下移到定义的长度。在创建停车场窗口指定了属性及选项后,点OK确认。
8、公交站点定义公交站点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使用了停车时间计算功能,如果没有使用该功能,则需要定义至少一个停车时间分布。
1)选择公交/轨道站点模式。
2)选择需要设置公交站点的路段/连接器(港湾式站点只能设置在路段上,不能设在连接器上)。
3)在公交站起点(路段/连接器内)点击鼠标右键,沿着路段/连接器方向,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与此同时站点的长度也被定义了,长度值显示于状态栏的中间部分。
4)释放鼠标,打开创建公交站点窗口。
5)定义站点属性(如下所示),点击确定。
9、公交线路
公交线路的定义分五步进行。要初始化程序,激活公交线路模式。接下来要做的在状态栏中显示。
1)选择需要设置公交线路起点的路段。
2)在选定路段内的任意位置点击鼠标右键,创建公交线路的起点(一条亮红色线出现在该路段的起始位置)。
3)选择需要设置公交线路终点的路段/连接器。
4)在选定路段内的目标位置点击鼠标右键,创建公交线路的终点(绿线)
5)在公交线路上添加/删除公交站点,定义站点属性。
10、优先规则要初始化程序,选择优先规则模式。接下来的操作在状态栏上有显示。要返回第一步,在VISSIM路网外单击鼠标左键。
1)选择需要设置停车线的路段/连接器。
2)在选定路段上的目标位置点击鼠标右键,设置停车线。
3)选择需要设置冲突标志的路段/连接器。
4)在选定路段上的目标位置点击鼠标右键,设置冲突标志。冲突标志一般设置在冲突区的最后2米范围。同时,打开优先规则窗口。在优先规则窗口中,定义优先规则属性,点击确定。
11、冲突区域
>选择区域
鼠标左键点击可能出现冲突的位置:冲突路段会突出显示为黄色,两条路段的重迭部分也会用黄色显示,这是非激活的冲突区域的标志。
>选择状态
右击鼠标一次或多次来定义一个激活的冲突区域。通过状态栏和路段颜色的显示来表示路段的优先权:
►绿色=代表主路,有优先权
►红色=代表支路,无优先权
双红色用于分支冲突,每个方向的车辆都需要“看见”对方来车,该区域没有明确的优先路权。
双黄色表示该冲突区域非激活。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的交通仿真实验的学****我认识了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操作界面,掌握了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包括:路段的创建,连接器的创建,减速器的设置,期望车速决策,车辆的输入,停车场的设置,公交站点的设置,公交线路的设置,优先规则的设置,冲突区域的设置等基本操作,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交通仿真实验分析。
与传统的交通分析技术相比,计算机交通仿真技术,尤其是微观交通仿真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模型机制与交通系统的实际运作机制紧密对应
交通仿真分析注重的是对系统运行全过程的描述,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在模型机制上与实际系统运作机制吻合,这与数学解析方法的重“结果”轻“过程”是有本质区别的。
(2)模型描述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微观仿真模型以交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如单个的车辆、车道、信号灯等为建模单元,因而能准确、灵活地反映各种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3)交通分析的开放性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良好的用户输入输出界面,模型的运算结果可方便地与用户交互,增强了模型应用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仿真结果的动画演示的直观性使得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很容易理解;
(4)强大的路网动态交通状态描述能力。
五、实验问题及分析:
交通系统仿真软件Vissim的基本操作和其他软件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在Vissim中是用鼠标右键进行编辑操作,这和在其他软件中有鼠标左键进行操作不同,在Vissim中有的操作是有鼠标左键拖动创建,有的是用鼠标右键进行拖动,在不同的操作创建中要区分开来。
其次,Vissim中的软件操作快捷键和其他软件中有些不同,例如,在其他软件中有撤销操作及其快捷键ctrl+Z,但是在Vissim中,没有撤销的操作,以致使平时的实验操作很不方便。
最后,Vissim的软件界面是英文界面,没有中文解释,操作起来很不方面,
不过,操作熟练了后,对界面的菜单选项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仿真技术以其高效、优质、低廉体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能力。在国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实用交通仿真系统的开发日益广泛。今天,中国的交通仿真研究尚处启蒙阶段。因此,在一方面引进国外交通仿真软件的同时,很有必要在改变目前国内零散研究现状的同时,加强系统性的研制,开展国内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