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3 课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信仰危机)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缘起缘灭、因果业报、
生死轮回、
(河南洛阳) 白马寺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
讲究修炼、
追求长生不老、
肉身成仙、
另类皇帝梁武帝
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缩影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共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
儒学无法解决当时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现实问题,人们普遍重利轻义,和儒家倡导的伦理纲常、礼乐仁义大相径庭,出现道德危机。
后晋的一个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尊道、礼佛、崇儒
2、唐宋儒学大师展开儒学复兴运动。
(1)先声——韩愈首先提出复兴儒学。
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3)长期以来,儒、佛、道三教的争论和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2)宋代,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佛开始出现合流
             
A
(2015全国卷I)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C
哲学
本体论
方法论
认识论
理学,又称“道学”。指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吸收了道家和佛家部分思想。理学是儒学理论化、哲学化的标志。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论通俗地说就是关于认识方法,因素,结果等等的系统理论
本体论问题是指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