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解题
项脊轩——
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志——
志,古代一种文体,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有明显区别。“记”用以记事写物,“志”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本文看似写物,实则写人。
本文是《项脊轩志》删节了一小段以后剩下的部分,而且最后一段是后记,是作者在妻子去世后补叙的,第一次写是18岁,第二次,最后一次写已经31岁了!
预习任务
1、朗诵全文,读对字音句读;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标志出疑难之处;
3、完成课后第三、第四大题,归纳虚词“而”、“之”的意义用法。
4、翻译下列重点句,注意做到准确、流畅、优美: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字音句读
渗漉修葺前辟四窗垣墙
偃仰啸歌诸父异爨老妪
先妣汝姊呱呱而泣象笏
长号不自禁凭几学书扃牖
字词句难点
第一段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第二段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
第三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纳总点虚词
一、“而”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某所,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二、“之”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志归有光
朗诵
思考: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类似的情感体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分享“喜”
项脊轩之喜,喜在:______
要求:
1、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然后简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最后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