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的“退热三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的“退热三法”.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9/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的“退热三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的“退热三法” 】是由【学习的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的“退热三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的“退热三法”
钱明发热是指由各种原因产生的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持续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中医认为,发热除了指体温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以外,还应包括自觉身热不适而体温变化并不明显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可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因人体感受六***之邪或疫疠之气所导致的发热。内伤发热则多因饮食失调、身体过劳或七情有伤而造成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中医和西医对于发热一症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所采用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具有特色。我们可以把发热的患者比作一壶正在沸腾的开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那么,通常我们要采取哪几种方法呢?至少有3种:首先,可以将炉火关掉,切断产热源,这壶水就会逐渐冷却下来,此方法叫做“釜底抽薪”。其次,可以把壶盖打开,或不停地搅拌开水,以加快其散热的速度,此方法叫做“扬汤止沸”。再次,可向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或直接将其放入冰水中,此方法叫做“热者寒之”。这三种方法就是中医在治疗发热时常用的“退热之法”。下面,笔者就具体地介绍一下这三种退热方法是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
一、釜底抽薪法
此法是使用苦寒通便类药物来达到退热之目的。此法可用于治疗实热燥屎内结阳明,胃肠腑气不通,邪无出路的发热患者。此类发热患者症见午后潮热(体温常在39℃以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难下,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而有力,甚至神昏谵语,或腹满疼痛泄泻,所下之物为黄臭稀水,肛门有灼热感,燥屎结于肠中,水粪夹杂从旁而下,即所谓“热结旁流”。此类发热患者若燥屎不去,则诸症难除。故中医治疗此类发热常用大黄、芒硝等药,将其配入具有清热之功效的方剂中,以通利大便、除燥泻热,使邪热即去。用釜底抽薪法治疗此类发热,犹如抽去锅下的柴薪,使火熄热退,此法在通便去火的同时,还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可限制体温继续上升。生活中,大家应根据热结症候的轻重不同而灵活选方。偏于大便燥结的此类发热患者可选用调胃承气汤进行治疗。偏于腹满胀痛的此类发热患者宜选用小承气汤进行治疗。上述两证兼而有之,舌苔焦黄或色黑有芒刺的此类发热患者,宜选用大承气汤进行治疗。若发热日久兼有津液大伤的内伤发热者,宜选用加味增液承气汤进行治疗。
二、扬汤止沸法
此法是通过使用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之目的。此法可用于治疗外感初期,受外邪困遏的发热患者。此类患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脉浮、无汗或汗出不畅。又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患者体质的差异,可将此类发热分为风寒外感发热和风热外感发热两大类。属风寒外感发热者,恶寒偏重,常伴有发热、无汗、咳嗽、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治疗此症宜辛温发汗、解表退热。常用的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属风热外感发热者,以发热为主而微恶寒,常伴有少汗或无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此症宜辛凉解表、疏风泄热。常用的辛凉发汗药,如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淡竹叶、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的症状就会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此法对无汗而高热者尤其有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述“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疗原则。
三、热者寒之法
此法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是通过使用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之目的。此法主要可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类型的发热患者:①发热而不恶寒的热盛津伤者。此类患者症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治疗此症宜清火生津。常用石膏、生地、麦冬等滋阴泻***,代表方为玉女煎。②阴液不足而生内热者。此类患者多见午后或夜间潮热,伴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短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此症宜滋阴生津,消退虚热。常用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沙参、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玉竹、百合、银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等药组方。③肺阴不足、虚火上燃者。此类患者除了有发热症状之外,还兼见干咳少痰,短气乏力,或咳痰带血,选方可用清骨散、百合固金汤加减。④热毒炽盛者。此类患者症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疗此症宜用苦寒清热,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药,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述几种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不宜长期服用。⑤由瘟疫、热毒、疮疡疔毒、痈疽(包括内痈如肠痈、肺痈)等病所致之发热。治疗此类发热患者,应根据其热毒在气、在血、兼表、兼里之不同,分别与解表、清里、凉血、化湿诸法相配伍进行治疗。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虎杖、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组方。若病情危重,或处于瘟疫极盛阶段者,其症常见昏狂谵语、头痛如劈、吐衄发斑,舌绛唇焦,脉沉而数,为气血两燔,热毒深重之征象,当选用清瘟败毒饮以清瘟败毒、凉血救阴。若由各种疮疡疔毒、痈疽疖肿所致之局部发热,其患处常伴有红肿热痛,当用仙方活命饮以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消肿止痛(成脓并破溃者勿用),或用五味消毒饮以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此方尤适用于疔毒)。
上述三种退热法可单独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症见高热大汗的患者,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法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汗出不畅,使热邪不能随汗而发,反不利于退热。63480353